土門拳攝影下的日本已消失。

#土門拳 是近幾十年日本的最著名(沒有之一)攝影師,其作品中的常見街童、記載戰後日本有過熱鬧喧鬧人味的一段日子,即是說當時日本還是「有緣社會」;而「無緣社會」其實是日本NHK在2010年探討人際關係疏遠的專題節目,而後發展成一個新創名詞。

所謂「無緣」,是指一個人失去所有緣份連繫,總括三大緣:「社緣、血緣、地緣」!聽起來好可怕,但也有不少日本人喜歡,我曾問過很多日本人;「人口老化、出生率低、沒街童又沒左鄰右里串門(廣州話打牙骹),不覺得社會氣氛太冷漠嗎?」 得出的綜合意見是:「有緣社會」也等於了軍國主義、村八分(在農村中被排擠者)、好管閒事長舌婦、爭家產、親友借錢等很多負面想法,盡管外人的我們一直認為大和民族很團結,或許他們的團結在骨子裡,以彼此遵守社會秩序為第一準則,少了常掛國旗的行動和喊口號每晚唱國歌的儀軌。

出門載口罩插耳塞

在近年無緣社會氣氛下,一些城區城鎮(地區町之類)的老人告訴我:「現在舉辦祭節都不夠人參與,九十年代初還相當熱鬧。」的確,記得九十年代初頭幾年,還有一些日本朋友會說「回家過新年」,當時日本新春電視節目很熱鬧,許多島國家庭觀眾會在團聚時邊吃火鍋邊看,而回鄉交通除了有新幹線、子彈火車還有廉價頓行列車(東京去京都坐一晚約12小時票價四千多日圓,如沒記錯)。今天,很多已上京和到了大阪的日本人已比較少回鄉,甚至有廿年沒見過親友,哥哥的骨灰送到了也拒絕接受。

在關西也愈來愈多年輕人一出門就載口罩插耳塞聽音樂。享受音樂其實是次要,主要是暗示:「千萬別跟我問路講話打招呼。」感覺就好像是個「曾經受過心靈傷害的人」。

既無情也無緣

在日本資本主義社會加上政府有提供一定福利下(有事找政府),不打擾別人也請別打擾我和本來就崇拜強者、鄙視弱者的民族個性下,無緣社會即廿多年不見親友獨居死了沒人知的情況就愈來愈普遍,2015年就有超四萬人孤獨死。毫無疑問,對於工匠和天才如宮崎駿等天才,無緣社會不是壞事,因可專心工作,但對於一些心靈脆弱的日本人就很容易患上各種情緒病和使心理異常,而很多日本人對待弱者並沒有太多耐性與同情心,因此我們也會常聽到日本人交朋友不容易,親情早在日本七八十年代開始拜金時,愈來愈淡薄。當然他們有些親友也的確是很煩人,如酗酒/沈迷彈珠機賭博/過度借貸/在小鎮當小混混⋯⋯還有失業多時。

宅男女/草食男/斷捨離/佛系

近年日本興起宅男女/草食男/斷捨離/佛系,都不過是順應「崇尚精英而又貧富懸殊」的國情罷了,不這樣生活還有甚麼辦?八十年代一億總中流(即中產)的日本已消失(吃長糧終生制的窗邊族基本已消失,窗邊族是指上班但缺乏工作能力者),今天在基層打滾的島國年輕人都沒想過買房/買名牌/或談戀愛(愛情需要錢,日本人一般都AA制)。不少日本社會學者認為他們是「沒有欲望的世代」,因此內需消費要依賴中港台旅客。但我也在關西某電車站看到一位穿西裝的中年男人拿著兩盒高達模型,並於車廂專心看說明書,他也很有可能從沒戀愛過但一直有購買玩具。

有緣社會也很煩

我是見過熱鬧的日本,90年代初經濟泡沫剛爆破時,還有不少上班族社畜會常到固定某間中華料理餐館舉辦宴會和瘋狂喝酒,有幾年即剛成年的我都要照顧十幾班永遠同一樣的顧客,他們往往都跟同一樣的同事(有全男有全女班)每隔一兩天就來,一坐就幾小時胡言亂語,不停吃廉價廣東點心,甚麼燒賣、煎餃和炒麵炒飯,並喝五杯大生啤,很多時都使我下班後要趕去錢湯洗澡又追尾班車,深夜還要做家課。幾年來他們喝酒時談論的是非和公司八掛都差不多,十年後我去日本旅行時還見到他們。

行腳認識朋友

由於在這種氣氛下,近十年日本也流行到四國行腳,很多單身老婦/失意青年/迷惘中年會在途上看到我後就跑來搭訕,當然他們的問題還是要自己面對,特別是在這個不重視人情的社會下如何克服孤獨的感受。不少人會在這環境中酗酒,由朝喝到晚。日本是個酗酒問題嚴重的國家,以前就有個每晚獨自喝大量米酒的日本老頭鄰居(他白天在工地上班,住的也是四榻半木建舊公寓),常說要砍殺我。

寫到這裡,會發現表面亮麗的日本也有很多可憐人。坦白說,日本也極多自卑心重的人,有一個日本基層老百姓就常跟我說他的男朋友(曾在中國投資失敗)認識日本皇親國戚,也很多日本中老年人的錢包中有一幅兒子在美國參加軍訓活動的照片。崇拜美國的日本鄉下人極多,當然喜歡法國的也不少。十多歲的小徒弟跟我在一起時,寺院的人都不想理睬他,後來他們發現小徒弟跟法國人講法文就感震驚,獲悉他原來是在加拿大出生的華人後即另眼相看,大讚他長得好可愛!寺院中的人就馬上跟其交換電話又說要請吃飯云云。

以上,合十

文/圖:釋本有

(編按:畫憎 #釋本有 每逢星期一 Blue Monday 開始,為 #文化者 讀者訴說《人間》智慧、處事之道,希望為眾生送上心靈雞湯(是素湯),在一星期的開端掃掃藍調,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