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木得益」藉著喬遷之喜,特意邀請松蔭藝術(台北、上海)舉行聯合展覽「仕林·嗜林」,呈現和推動當代的文人藝術。「研木得益」創辦人黑國強說:「在我們藝廊的名字裏有一「木」,碰巧松蔭也有一「木」,合併起來不正是「林」嗎?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好玩」。一般無論是畫廊或拍賣公司展覽,它們只會把當代文人書畫及傳統明式傢俱分開展出,因為畢竟它們是屬於不同的拍賣類別。然而,有幸邀得松蔭專門為今次展覽創作書畫作品,一切看起來是多麼的渾然天成、相得益彰。」

.jpg
董橋的書生字配明式家俱相當雅緻。

X 文人畫_相片03X 文人畫_相片02X 文人畫_相片01

展品的年份最遠可追溯至西元15世紀,這是中國傳統家俱黃金時代的起點,展出的原材主要為黃花梨這種最備受藏家追棒及令學者垂涎的珍貴硬木。黃花梨蜜糖色的紋理,在燈光下變化多樣,有陰陽色,從不同角度看,好似綢段。黃花梨簡約的綫條設計更為討喜,而原因竟是當時明朝因環境所囿,玻璃還未進入中國,未能提供更好的採光,致使工匠唯有著力於重視家俱的線條美。

誠然當代水墨藝術家黃健亮配合研木得益收藏的黃花梨筆筒和書帖箱而創作出的「肖像」畫,彼此上下擺放、相輔相成。而顧靜繪有天藍色梅瓶的《暗香來》,兩旁掛有董橋先生的七字對聯,而在灑金蠟箋的底色也是天藍色,可見策展上的心思。董先生更和夫人親自到場祝賀,並急不及待上手把玩各精緻文人用品。

小件有箱、盒及文房等,它們雖小,可在生活中非常實用,可以放在桌上盛裝雜物,或者放在床頭櫃處。而小件可作為收藏的入門,一方面,價錢不高,另一方面,不佔地方,亦對入門者的學習有利。體量稍大些的黃花梨家俱,始終礙於空間的挑戰,收藏可先從家庭使用為出發點,以凳子和小桌子等。其實家俱可按「衣食住行」來分門別類,衣著的有如梳妝衣架以供掛褶袖袍等用品;食則從飯廳中以細桌分座共食;住是指家用的桌凳;而最後行是包含可拆卸的鏡臺及桌椅。明代文人士大夫把個人的理想抱負傾注於生活中,家俱亦成為他們以物言志的途徑,追求日常生活趣味的經營一脈相承。可見家俱是明代居室中的必需品,於家中進行的焚香禮佛與禪修等活動亦皆配有特式家俱以供使用,再且明代社會階級分明,不同的家居擺設可以體現出不同的身份地位,所以我們可從而一窺當時的生活景況。

當被問到可有意把是次聯展帶到其他地方巡展時,黑先生稍帶可惜地說「別小看這種精品展覽,在我們有限的資源下,都需要半年的籌備時間。而接著我將全力投身於9月底舉行的「典亞藝博」,而「水墨藝博」今次也會在同時同場舉辦。」那麼有興趣的觀眾可要珍惜鑑賞機會,展期由即日起至6月30日。

「仕林·嗜林」展 — 傳統明式家具與當代文人書畫
地點:研木得益(中環荷里活道72A)
日期:即日至6月30日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