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債券背面印有回報資料,可按年份兌換。

世上沒有人可以預測準確的末來,軍閥時代過去,國民黨掌權後,國共相爭,日本侵華和二次世界大戰,那又怎可為袁世凱、胡惟德及熊希齡或周秉均始料所及。此張「黃金融資債券」對後世所勾起及聯帶的無數問題,世界糾紛和風波

「黃金融資債券」
The Culturist有幸邀得呂孝達博士親筆撰文,一連兩星期六,詳述這張「黃金融資債券」。

引起世界其他風波如:

1991年-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責任及承擔。

1992年-

在東西德合併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繼承了東德的債務。

1997年-

中英聯合聲明(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香港一切承傳擁有及剝奪取消賠償權利仍受法律保障和延續。致於1913年「袁」重建黃金融資公債,中國政府據之用「某種方式」償還了英國的債券擁有人。大概是中國在1913年對英國最近能源方面之投資和合作,以及2,400多億人民幣對英的貿易融資,以促進國際間的貿易發展。

19972018

中國現時政府立場——對舊中國歷史和歷屆政府為維護其反動統治損害國家主權所借外債不予償還的原則下,一概不予「承認」,也不承擔「償還」的義務。

其實中國政府尤以對香港特區政府在政制及政策上已訂明「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五十年不變,處理地方及國際上的主權、牽涉利益和財政問題,均善用指令——為維護國家與人民的安定、利益和國土安全、保安的原則下,波及、干涉損害其運作影響下,「本」國(中國)之權力均一切不承認,並無權利和義務去承擔和執行。

2012年-

美國有約二千名美公民債券持有人抗議,要求償還此筆債款兌換現金並呈地方法院遁法律途徑追討

20122015

海牙仲裁庭裁定,在中國國家自主權下,是可引申不設承認和受理原則下處理。2017年間亦向英國及香港闡釋「中英聯合聲明」已在1997年後履行,現在只作為法律觀點上一份文獻憑據。並無更進一步的運作和修改的可能和效力,更無約束力,而「聲明」並非「法典」不可作同類而語。

04
債券上面印有精細(Engraving)雕版財力神圖像,右手拿著一把金秤坐在一大包大概是黃金券之類印刷貨品上,對著一部發動機-可能是印刷機,及遠方有洋船隻出入港口和貿易買賣貨品資源物料盛桶。再看遠山有五層塔及中國擔水鄉民農民幹活圖像,擔水鄉民——香港人稱之為「擔水老亞黃」,正如開埠(1841年)香江客家人「亞𡠹」遙指山峰遠處淡水淙淙的地方為「香江」此「亞𡠹」和中國之「香山亞黃」皆稱二絶民生動態定位始祖。

牽連現今世界糾紛、在政治上之論點:

中國政府以1987年新立律例,但凡在1980年前任何資產索賠要求均沒有責任承擔責任和「互相放棄」情況下,不予受理。其實早在1913至1914年間,美國威爾遜銀行退出「六」銀團不參與「袁代」之「大借款」公債借款支持。

a.

「債券」所訂年份已過期共47年,有效期限19131960年,現時應沒有法定追討和根據效力。

b.

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並非當年與「袁代」及後「蔣代」敵對反政府——「國民黨」更非當年之中華民國或中華帝國,政府也不是北洋政府。<在海外其中以美之「胡佛」歷史資料研究所有極準和臻善的民國和國民黨時代史蹟,宋慶齡、孫夫人在美時對此有很細的錄述>

c.

時移世易,世界經濟、金融,因戰事及文明進展、發展科技精神、共物對民生之改變要求,社會之動盪,產生了經濟大變化,通貨膨脹通縮(Recession)或滯後經濟問題產生,在19132016年間,各國通脹增了3,500倍,那償還項目利息又何從中算,貨幣滙率增值貶值又如何算出來?

d.

1913年時未有「關貿協定」,後更沒有聯合國世貿組織(CEEPP

e.

如今據中國政府只可認定「1913年黃金債券」為「反」政府的債券無從承擔和受理。

f.

今非昔比,現時中國有655億美金美國債券,中國更以年利息40億美金之收益和誠信保值為按金。

g.

「黃金債券」並非現時之商業行徑,並不可全以商貿條款處理。

h.

在中國境內發行之一切,均中國法律去管轄和承擔,外國法例並未能干涉和參與。西法和當地沿用法律是有地沿局限大前提下採用生效。

19391949年,從二次大戰後到1949年,循中國「共產黨宣言」在毛主席領導下,現今之中國政府成立,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退居台灣澎湖等地香港也於1997年回歸袓國——中國。

中國政府在香港回歸前中、英聯合聲明(Sino-British Declaration)下19871997年間已聲明,但凡在1980年前任何資產索賠償要求前提下,歷史遺留資產問題達成的雙方,也有一籃子解決方案:

1987年-

中英兩國政府關於解決歷史遺留的相互資產要求的協定——在雙方「互相放棄」於1980年前,任何資產索賠要求前提下的承擔責任,如土地房屋法律條例之擬定(1984198519972047年),自英政時立例1898年所有鄉間原居民但均可擁有男丁房產。土地立稅三厘(年)每次限墾土50公頃

1941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連「袁」也不例外,對所立之一切公約,條款,協議,均完全不知情,更談不上在法律上修改彌補過往始料所不及糾紛,如日本軍票當年以一兌四港幣(HKD)強行兌換,至今也未解決。

因「文明」的進展產生了「文化」的移動,政治動盪如海中之波浪推動了海底的「文化」,大石磨這種「鹽」的元素使大海水之鹹度加濃,文化、精神與物質之主我們的生存缺一不可,在長時間浸淫之下,牽起了人類生活的所有範疇,直接影響了古往今來的——「我們」。

單從19132018年這一個世紀中,以古鑑今,世界上產生了如何巨大的改變,那些指標的釐訂,使是過往轅轍遺痕影響有所根據新政府,政權施與人民和平共存、安居樂業共享繁華和成果。

後語佳話

今天,我們對「中國香港」本港文化、政治、歷史、經濟、法律、教育、社會、民意,作深入了解,去蕪存菁,深化末來憧憬,改進步的功能以確認「印證」

那又何需去「釋法」及「拉布」我們自家的門檻,何必面紅熱,各執其辭:「話知你啦!針不到肉不痛?」對不對?

香江夜話,又晨光曦微,明天發生甚麼事?你問我,我問誰?總而言之,此繁複錯綜複雜之敏感事故,並非一朝一夕可解決的,因涉及多綜官方及民間及法律上問題,並非仼何一位人士可8言大許,金權承擔和履行,更無容極權、壟斷站在官方或非官方代言,譁眾取寵平衡個人評語和民意,相應官方有效益、公平今理遁法律方針行事方為全策。

呂孝達博士

呂孝達博士

香港總顧問(非官首)國際文化大使

郵錢鑑証家

延伸閱讀:【The Culturist 詠物誌】牽扯中國百年的2,500萬鎊債券(上)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在〈【The Culturist 詠物誌】牽扯中國百年的2,500萬鎊債券(下)〉中有 1 則留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