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來港舉辦首展外,近期還曾於世界各地舉辦重要個展,
本次於香港展出的作品選材廣泛,包括多件從未向公眾展出
Art Central和Art Basel HK陸續開幕,多位藝術界明星親臨香港,其中就以在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舉辦首次香港個展的德裔攝影師 #WolfgangTillmans( 沃爾夫岡 · 提爾曼斯)深受歡迎。

現身傳媒預演,以風趣口吻、慎密思維迷倒來賓的Wolfgang,本身是一個背景和興趣極度多元的文藝愛好者。年少時代,他曾經迷戀天文學科,愛以科學思考環境和空間的結構與美學;80年代,當Acid House 和 Techno 在英國及歐洲風行,他就開始創作新音樂,又先後為 Goldfrapp、The Pet Shop Boys 及柏林 Atonal 的合作者 Powell 執導MV,並成立過自己的樂隊Fragile,至2016年,他依然積極做專輯,發行過兩張EP《2016 / 1986》以及《Device Control》;此外,獲益於「歐洲夢」,常駐倫敦的他,還非常關心社會時政,自2005年起展開「真理研究中心」(Truth Study Center)計劃 又為英國反脫歐運動創作了海報,回應德國右翼民粹主義 。

國際藝評視他為當代攝影家的代表人物,深遠地影響了當代
不過,談過了那麼多的身份,Wolfgang最為人所熟知的,相信離不開「攝影師」這稱呼。2000年,他因憑32歲之齡勇奪Turner Prize( 特納獎),成為該獎項首位以攝影創作,及第一個非英國籍獲得此殊榮的藝術家,備受藝壇關注。
縱然Wolfgang只於英國Bournemouth & Poole College of Art & Design修習過兩年攝影課程,其餘時間大都是自學影像的技法和理論,欠缺所謂紮實的學院基礙,可是,他多年來跨國度、跨領域地探索音樂、次文化,又曾為《i-D》、《Tempo》、《Spex》及《Prinz》拍攝,無意地助他建立迴異於主流藝術風格。
譬如拍攝的主題廣泛,像影集《Portraits》收錄過1988年至2001年間拍摄的一系列人物肖像,如 Aphex Twin、Moby、Morrisey 及 Jarvis Cocker 等音樂人,也愛給街上陌生的青少年、路人拍肖像照,又捕捉日常生活起居、抽象的自然風景,經典例子像有91年的《Grey jeans over stair post》、97年《Lily》或是《Still life, Herald Street》;情感上,亦存在開放性,不避諱性、暴力和情色的探討,但也不會過份渲染,始終保持冷靜的觀察,以思辨社會的現有價值和制度;技巧上,亦擅於突破傳統媒介的運用,喜歡將不同體裁、主體、技術及布展策略融合,譬如在展覽場地將影像、聲音和音樂結合,以讓人思考一個基本問題:在影像日漸飽和的世界,圖像創作究竟有何重要?
是次Wolfgang在港的首個展覽,就將在橫跨畫廊的兩層空間裡,展示他最近創作的肖像及靜物攝影作品,當中包括他本人在不透光的環境下讓電磁波將熱能顯影,以紅外線造成的自拍作品,還有運用複印機將具體的景象與抽象照片相結合,又或是在影印的圖片上加上文字片段圖像等。
通過玩味和實驗味濃的新作,Wolfgang想讓觀眾感受影像作為一種當代語言,所存在的可能性和變化性。問及他有多享受攝影這玩意,他坦言「絕對的!」,並表示樂於以此作為自己觀察世界、與人連結的方法,「當你試著將自我意識,逐漸滲透、溶解和結合到他人的意識中,就是最接近天堂的快樂。」他鬼馬一笑。

************************************************
Wolfgang Tillmans香港首次個展
日前:即日至5月12日
地點:卓納畫廊(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 H Queen’s ,5至6樓)
#2018藝術月 還有什麼精彩項目? #文化者 將為你密切跟進。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