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物乃中國人傳統美德,而鋦瓷這門傳統工藝,更是能物盡其用。 追溯鋦瓷已逾千年的歷史,主分為粗活和細活。粗活主修大型或厚重瓷器,細活多為王宮貴族修件,但兩者同樣以修復物件的功能性為先,美觀則是次要。

這個網上資訊爆炸的年代,隨便翻翻鋦瓷也有一堆各式各樣的教學,但主要都是平鋦釘和梅花釘的,我在網上四處找尋,發現香港也有人做鋦瓷,我便邀她做個訪問,看看能否獲得更多相關資訊。陸珊,香港出生,從小開始喜歡手作、手藝,一直都參與不同的手藝工作,從2008年開始便以全職手藝人的身分生活,用一雙手去創作或是教授燒玻璃。在2014年,她在微信中偶然看到一則報道談及鋦瓷,便在網上找老師的網站和微信,並鼓起勇氣聯絡他。這位老師便是王振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鋦瓷中細活的代表人物。

_SQ_01

鋦瓷傳孫不傳子,傳男不傳女?
王振海老師,人稱王老邪,泰山元極門第37代傳人。他的祖父是人稱山東巧工的王神手,曾是清宮造辦處鋦瓷御工。王老師擁有家傳的24樣、72種、136道獨門絕技,他的鋦瓷手藝,本應是傳孫不傳子,傳男不傳女的,這隔代相傳的規則終由他親手打破。

陸珊告訴我,王老師在申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時,本來是三人一同申請的,但審批完成後,另外兩位老先生已經去世了,只剩下王老師一人。如果只傳孫的話,他又沒有孫,意味鋦瓷這門工藝將要失傳了。眼見如此,王老師便去問家族的長老,能否把工藝外傳,當時家族成員雖然都反對外傳,並找來5名學生跟隨他學習,但很快全都放棄了,王老師便再問家族中的長老,是否要讓手藝失傳,能否開班授徒,終於長老應允開班。

_03找到自己的「基因」
在2014年的冬天,陸珊隻身去了北京學習鋦瓷,7天的全日學習也是基本的平鋦釘、鑲嵌、包口,接着回家練習一年,一年後如果老師認為你的品行良好及有心繼續去學習,便可以繼續申請進階的課程,我問陸珊進階課是怎樣收費的,她答道:「我上過數次的進階課師傅都沒有收取額外費用,我只是繳付過一次初級七天課程的費用。」或許費用不便宜的初級班,就是決心的考驗。

在我和陸珊的訪談中,我感覺到似乎是鋦瓷選擇了她。她曾在威尼斯學習玻璃創作,多年的手作經驗,似乎是為鋦瓷做打底功課,我問她:「你有想過將鋦瓷這手藝應用在玻璃嗎?」她不用思索的答:「玻璃我還在研究當中,始終玻璃的斷裂的裂口跟瓷器不同,容易繼續在周邊斷裂,瓷器同樣會繼續裂開,但比較慢,相反玻璃是瞬間的,難道高非常多,我亦愛向難度挑戰,有些玻璃件也等着我去處理。」

陸珊坦言鋦瓷修補這份工作是很大壓力的,因為修補的方式具有侵略性,過程是需要鑽洞然後鋦釘,所以一不留神就會造成二次破壞,但如果不是這樣做,又會不夠結實。但客人送來的物件大多是極具紀念價值的,所以修補前她會講解清楚鋦瓷是一門怎樣的工藝,以及客人的風險。

鋦瓷易學難精
原理非常簡單,陸珊用一句解釋了,鋦瓷就是利用金屬的彈力在瓷器上扣緊,而在修復的範疇內,其實沒有很大的變化,例如釘的肥或瘦、長或短、花形或魚形等等。陸珊向我簡述做鋦瓷要用的工具時,特別提到剪刀,說要「人剪合一」。原來剪刀是王老師特制的,剪下去銅條就不易扭曲,可減省時間,陸珊笑說銅片剪不好,鋦瓷就做不好,光是剪銅片已經會流汗。我不相信,問她借剪一試,第一刀就苦笑一聲,比預期中要用力得多,剪得的耳朵通紅,刺刺的銅片亦不好拿,用力一點都可能會割傷。

另外鋦釘的分佈、大小,全部都有「橋妙」在其中。某些位置下釘是不能凸出,要向內凹,那要如何修復呢?或是有些鑲嵌不單是在一面而是兩邊都需要,甚或是某類型的釘需用到火燒,而這款金屬不能燒焊,原來鋦瓷有多款特制金屬。

而每一口釘的誤差不能多於0.2mm,0.2mm大概是一條頭髮的粗度。當誤差大於0.2mm,釘就會掉,力度不夠,若小於0.2mm,便會太緊,把瓷器拉破,會整片碎片掉下,陸珊說:「我們作鋦瓷實在太微細,所以心要先靜下,靜心了才開始修復,對我來說,做鋦瓷是種修煉和堅持。」

鋦瓷步驟
1. 找碴對縫:將碎片拼合,最基本是就算我們用手指刮時不會卡住;
2. 利用臨時膠水或棉帶,在古時便會用糯米漿或是一些浸水後會溶掉的膠水,把破碎的碗臨時固定;
3. 古時會用手鑽或皮鑽以金剛石,即鑽石在瓷器上鑽出兩個洞,現在就比較簡單,利用一些珠寶高速的電鑽,及金剛鑽嘴在瓷器上鑽洞;
4. 視乎器皿的形狀便會開始做釘;
5. 上釘後打磨,基本就完成了。

_10
最難忘的一次修復

最難忘的一次修復
陸珊和我分享這幾年的修復回憶,當中講及修復一對埕的蓋時天哽咽落淚。她憶述當天物主叮嚀她:「無論用多少時間,可以慢慢修,但一定要修復好。」原來那對埕是一個好朋友送的,在晚上玻璃架斷裂了,蓋子也跌壞了,而好朋友剛巧就在同一晚逝世,所以他想修好繼續擺放在家中作一個紀念。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