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一個幸福的老年,但我經常渾身都疼,還有那接近終點的感覺,一直在迫近,在某一時刻,我也會終將與自己的生命告别。」-「法國新浪潮之母」— #艾麗絲華妲(Agnès Varda)年屆九旬法國國寶級導演艾麗絲華妲(Agnès Varda)曾於某次的訪談中,談及自己對電影與生死的想法。雖然言談之間,她表示並不畏懼死亡,但想到健康在減少、記憶在流失,不免感到唏噓。故此,只要一天還能用鏡頭講故事,她始終珍惜每一個處於減數的創作機會。至今未言休的艾麗絲,作為法國新浪潮唯一女將,做事向來風風火火、魄力堪比杜魯福、高達、盧馬等男導演。她憑敏銳的女性視角觀察世事,《一個唱,一個不唱》(1976)、《沙灘上的華妲》(2008)等,動人心弦得來卻不見濫情或婆媽;另外, 出於爽朗、勇敢的個性,她又喜歡大膽探索各電影類型與題材,長短片、劇情片、紀錄片均有涉獵,譬如早在《四百擊》(1959)未面世時,她已率先採用劇情長片而非多數人拍攝的紀錄片或短片模式,以低成本完成《短角情事》(1954);此外,受19世紀法國藝術家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啟發,她又喜歡以數碼攝影機紀錄城鄉影像,並且創造出「電影書寫」(cine-writing)這個名詞:「電影不是演出劇本,或者改編一部小說⋯⋯而是為了某種來自情感的東 西、來自視覺的情感、聲音的情感、感受,並為之尋找一種形狀, 這個形狀只跟電影有關。」

趁法國五月,百老匯電影中心聯同香港法國文化協會(AF),呈獻年度重點電影節目「新浪潮之母 — 艾麗絲華妲Agnès Varda」, 為以新作紀錄片《眼睛相旅行》(Faces Places)首次入圍奧斯卡,並獲得今屆終身成就獎的艾麗絲致敬,頌揚她在電影藝術上的成就。致敬環節將展映12部經數碼修復、艾麗絲華妲最具代表性的長片之外,節目也包括四部適合全家共賞、老幼咸宜的電影。

日期:6月6 至24日
門票詳情:已於5月9日(三)下午6時正開始公開發售
購票詳情: http://www.cinema.com.hk/tc/movie/special/7
或 https://www.amccinemas.com.hk
或 Facebook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bc.BroadwayCinematheque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