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就會令人快樂嗎?可是當我踏入《耍樂是青年》的展場,我發現我喪失了玩耍的本能,這意味快樂不再光臨嗎?

人大了,會玩手機,會打電子遊戲,卻遺忘玩耍的本能,曾經垂手可得的快樂,「還記得小時候玩玩手指就過了一天的日子嗎?」《耍樂是青年》的策展人余廸文對我說。當日逛展遇到了他,他隨即介紹了是次展覽,他希望觀者透過和展品的互動,探索身體、物理的可能性,也探索「規則」這兩個字的可能性。他坦言這場展覽次所以讓大家隨意接觸展品,就是大家想怎玩就怎玩,沒有鐵定的遊戲規則要遵守。

是次請來6位藝術家,分別創作6組作品。我覺的最有趣的是高便蓮創作的「我的遊樂場」,家開五金舖的她用上木、膠、鐵等物料做了一整櫃的老玩意,想必是90後和00後鮮有看見的,正正是這份貼近生活的意念吸引了我,她說展期間還會不斷更新櫃中玩意。

 

至於何翊雯「六塊腹肌的秘密」最吸睛,除了脫鞋踏上地毯,坐上小腸狀的坐椅探頭進去看影片外,也可在外圍拋圈圈,至於想圈人還是甚麼,則自行定斷吧。

 

另有袁永賢的「鋪鋪打救你」,呈現父母反對孩子打機,兩極化的思想和行動,在觀者參與遊戲的過程中,必然會思考玩這遊戲的終極目標是甚麼,這也是創作想呈現的。

4
袁永賢「鋪鋪打救你」

旁邊有一些進過微波爐的膠手套、吊著重物的膠手套和可任意吹氣的膠手套,其實這是伍啟豪創作的「物理極限」,希望與觀者一同探索那份極限在哪刻。

 

在展覽尋找一下不難發現卓穎嵐設下的「安娜的房間」,以Annabelle作為恐怖象徵,在狹小的空間中,觀者自行按下不同燈掣改變燈光,人越多改變得越頻密,這類似是朋友間互相胡鬧的溝通方式。

「火花!耍樂是青年」展覽
卓穎嵐「安娜的房間」

其實有一個貫穿了另外5件作品的設計,就是劉銘鏗的「耍樂是青年空間概念與設計」,天花、地板、牆身都有連結的,空間就是作品。
「火花!耍樂是青年」展覽

「火花!耍樂是青年」展覽
日期:即日至9月9日
時間:10:00至20:00(逢星期一10:00–14:00休息;公眾假期除外)
地址:香港北角油街12號油街實現展覽廳1

撰文、攝影:余日一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