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李小龍逝世45周年,但由1973年至今他又仿似不曾離開。在世界各地的動畫、漫畫及遊戲中都不乏他的身影。如今 李小龍會 展出近百件從世界各地搜羅的李小龍相關藏品,將李小龍的時間線延伸至今,盼望以輕鬆的角度讓年輕人進一步認識李小龍。

是次展覽最特別展品,是由丁珮女士首次借出的李小龍名片(1973年,李小龍在丁珮九龍塘的家中猝死,令她成為受爭議人物,鮮有公開露面)。名片除了左上印有「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字句的截拳道標誌外,右下只印有「Bruce Lee」,設計極其簡單。展覽開幕當日,丁女士亦親身到場,據丁女士所說,當年拍攝《#猛龍過江》時,李小龍已是當紅的武打巨星,但他還是覺得要派發名片,認為這是禮貌。

由1997年至今一直在製作CG李小龍的馬富強亦有到場支持,隨科技發展馬生坦言CG越做越像,但CG李小龍最難做的是臉。他以李小龍在香港拍的4部戲舉例,「短短幾年身體和臉的變化已十分巨大,就像是將十幾年的變化壓縮到幾年一樣」,而展場的牆上亦有投影多段李小龍動畫作品。

李小龍會會長 #黃耀強,亦有介紹心中最覺特別的展品,就是一本由馬來西亞地區出版的翻版老夫子漫畫。會長說正版中老夫子、大蕃薯、秦先生和李小龍4人不曾同場,但他卻很喜歡這風面,因為皆是家傳戶曉的人物,十分有親切感。但最深刻的反而是70年代漫畫《小流氓》,因為當時一直描畫李小龍刊載至第13期,李小龍以死作結局,當年黃玉郎先生也沒料到出版時現實也一樣。

場內角落有一遊戲專區,陳列多款李小龍相關遊戲,錄音帶款式,八九十年代的黑白機至Ps遊戲皆有。觀者亦可試玩,1984年出版的「Bruce Lee quest of the dragon」遊戲,玩法和經典遊戲「大金剛」有點像。

《李小龍 – 動·漫·遊 – 展覽會》
日期:即日至 7月29日
時間:11:00-21:00
地址:香港九龍太子道西200號2樓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