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去殖」的香港人眺望彼岸濠江,很難想像會舉辦「中葡文化藝術節」。但澳門就是有這種guts與文化多元的量度,在回歸第19年的今日,舉辦第一屆「相約澳門—中葡文化藝術節」,管它去殖?還是戀殖?
澳門,一座渾然天成的中葡文化博物館。
藝術節節目包括中國與葡語國家電影展、「漢文文書——東波塔檔案中的澳門故事」展覽及講座、中國與葡語國家文藝晚會、中國與葡語國家文化論壇和中國與葡語國家藝術年展。

於去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的《漢文文書》,記錄了清葡雙方近兩百年間的公務往來情況,既反映當時社會狀況,更見證了澳門作為中西文明的交流中心在促進國際貿易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樞紐作用。以這段跨越古今、連結中西的史詩般的「世界記憶」作為文化藝術節的序曲,彰顯了深遠的歷史淵源。而「中國與葡語國家藝術年展」展出中國與八個葡語國家具代表性的當代藝術作品,場館散佈在澳門各區,公共藝術作品會進入社區,把文化交流中心的精神特質滲透到各個城市角落。
「中國與葡語國家電影展」為「中葡文化藝術節」首項活動,由24部影片組成,分「中國電影」、「葡語電影」及「影像・澳門」三個單元進行,即日至7月13日分別在文化中心及戀愛.電影館舉行,參展電影包括葡萄牙國寶級電影大師Manoel de Oliveira的首作、4部近年在海內外大放異彩的內地作品、9部攝製於葡萄牙、巴西、佛得角、莫桑比克、幾內亞比紹及南非等葡語國家的獲獎影片,並呈現九部由葡萄牙導演於1923至2015年間攝製於澳門的葡語及華語影片。

(圖片: 澳門文化局提供)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