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抗戰勝利後,在香港眼見歷代書畫不斷流失海外,家父不忍文物飄零,1952開始收藏書畫,但當時家裡不是十分富庶,他仍堅持搶救文物、抱着救得一件得一件的心,這些藏品都是父母二人的心血累積。」知名商人何世柱在禮賓府致詞時如是說。
何世柱是已故慈善家及收藏家何耀光之子,最近代表其父創辦的「至樂樓」,捐出355件自宋代到現代的珍貴書畫予香港藝術館,市值約為38億港元,當中包括「明四家」文徵明和唐寅、明代後期董其昌的「松江畫派」、清初「四王」的王時敏、王翬,及清中的「揚州八怪」如金農等作品。至樂樓董事局主席何世柱坦言,有考慮把這批珍藏捐內地美術館,最後選擇了正在裝修並於明年重開的香港藝術館。「日後我掛時也可以去看看它們。」他笑說。
何耀光在歷年搜求書畫的過程中,廣泛結交書畫家、收藏家,至樂樓藏品中有些是來自他的友儕,包括張大千、陳仁濤,廣東人士如香翰屏、李研山、黃般若等。從至樂樓所藏的這批二十世紀書畫作品中,可了解到何耀光先生的交游及藝事行誼,亦側面反映了廣東及香港書畫的發展及收藏歷史。
香港藝術館館長司徒元傑表示,至樂樓這批藏品非常獨特,在藝術市場上極為罕有。香港藝術館決定設立一個永久「至樂樓藏中國書畫」展覽館,並由專責館長及團隊管理藏品的策展和教育工作。待2019年底藝術館維修重開後,這批將在四樓專設的展覽館長期展出,並舉辦各種學術及教育活動。
何耀光的收藏哲學有別於一般藏家,以「先人品而後藝事」作為先決條件,致力搜尋相關作品。入藏至樂樓的名蹟珍品,包括「清初四僧」的八大山人、石濤,「黃山畫派」之程邃、載本孝,廣東義士鄺露、黎遂球,與及黃道周、傅山、楊文驄、陳洪綬、龔賢等一眾書畫家,透過觀賞這些古代先賢手蹟,追慕他們高尚的品格而正人心。
撰文:馬如風 攝影:Natalie Ng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