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歌先詞後曲還是先曲後詞一直有不同聲音,早前和本地著名作曲及編曲家高世章淺談了相關話題,我們在舞台劇和電影都能欣賞到他的作品,他以和金牌拍擋填詞人岑偉宗的合作舉例。

「廣東話很多音調,如果先寫詞,音便要根據既定方式寫,所以大多詞遷就曲。」高世章直接解說。他和岑偉宗合作無間,坦言有時做膩了,在自己覺得寫來寫去都差不多時,便會要求先填詞,刺激一下自己的思維,現時兩人合作中先填詞後作曲的次數越來越多。其中在舞台劇《我要高8度》中有這樣的作品,高世章嘆可惜在《奮青樂與路》中刪了。

9月將重演的舞台劇《奮青樂與路》,在第一次公演時,有首歌高世章一直覺得寫得太「老積」,但當時時間不足以修改,所以重演不改不行,言談間他的完美主義表露無違。他告訴我,作曲的生活其實大多是幾個項目同時進行,「思緒也有斷開和阻塞的時候,越寫越亂時,通常會回想第一首寫的歌,想想被甚麼啟發,捉緊初衷再繼續創作。」他如是說道。

問及他對人聲的喜好,獨唱方面他喜歡厚實的聲線,而群唱聲音差異則是越大越好,例如有人沙聲,有人聲音清澈,皆在合唱團隊中更好。

撰文:余日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