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舞火龍,2011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項傳統源自十九世紀,因居民祈求消除瘟疫而起,續漸變成了香港每年中秋節盛事。

中秋其實除了大坑,薄扶林村舞火龍的熱鬧程度也是不遑多讓,自2013年南區旅遊文化節推廣火龍文化後,2014年至今,薄扶林村和香港仔更是每年都「雙龍出海」。負責製作今年香港仔火龍的吳江南師傅估算,今年火龍長達百呎,希望今晚場面熱熱鬧鬧,薄扶林村和香港仔兩條火龍能夠帶給大家歡樂。

文化者事前捉了歌手許廷鏗(Alfred)去試紮火龍,看看到底年輕人怎看紮作火龍這們手藝。Alfred笑言:「做牙醫用鉗拔牙就試得多,用作紮火龍都是第一次。」在師傅指導下,Alfred紮得有版有眼,但如師傅所言,用禾草紮火龍一會兒便身痕,師傅還提醒他小心被禾草割傷。由用鐵線紮禾稈草開始,再完成整條火龍,師傅說兩星期便能完成,事後Alfred表示,師傅口中的兩星期其實是多年經驗累積的,自己可能要一兩個月才可能做到。Alfred同時亦反思現今都市人步速太快,每天為口奔馳,用兩星期專注去做一件事,是否已變成太奢侈。

今晚除了大坑,大家還可到香港仔欣賞舞火龍。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