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談無緣社會前先講孤獨死感受,之所以有感受除了因我是僧侶,也曾到過一些日本孤獨死者家中收拾遺物(事縁日本房地產公司朋友知道我喜歡歷史又或者能做一些甚麼超度,也順便看看有沒有中港台朋友想租房和買屋)。
曾經在一死者的書房裡似有無限感慨,是因爲翻開了他生前的很多相簿,八十年的人生就馬上映入眼簾,戰前的日本街頭、青春期的中山裝校服英姿,跟著高中學打柔道,畢業集體上京並做警察,經過幾十年𡚒鬥成為警界高層並榮休,但40多歲的兒子沒有因他的死而回家,有一幅照片是他躺在榻榻米上舉起一兩歲的兒子盡顯父愛⋯⋯⋯當時把相簿合上後,我對著前面的鏡子思索:「八十年的人生一剎那就閃過,昔日的故鄉/親情友情/努力/財產/名譽地位已通通跟死者無關,時間對人類太無情或不可思議,慶幸出家了學會思索生命到底為何物」?
戰後復興的日本人死得有尊嚴
曾親眼目睹一位約七十歲看似體弱多病的日本老伯在房地產公司租公寓小房間,而竟然獲得該公司職員親切招待,最後還租到每月兩、三萬日圓(約二千港幣)連廚廁和榻榻米以及大木窗的房間⋯⋯ 我知道他準備好孤獨死,但可幸其身在日本有這個獨自寧靜優雅步向死亡的福報!
假使在香港:「喂!超恐怖熱線!陳小姐,你上次講到鄰居死在家裡後就開始傳出鬧鬼聲音,可否告知明確地點,我們會派人⋯⋯」一些香港醫生都跟家屬語重心長講過:「死在家裡的話,記者知道樓價會大跌插水!」對於樓價香港很多人都極敏感,猶如中國人甚麼的經典諺語老虎屁股摸不得。
晚年平靜 充實等死
在關西或九洲各地,我都認識一些老人,他們都獨居喜歡散步(日本很多地方有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即二手書店舊貨店),在家中看書做小手工藝,絕症和慢性疾病可拿止痛藥,更重要的是日本絕大多數房屋房間再差的都有一個大木窗,六榻的榻榻米部屋是最基層生活的享受,躺在上面看書仰面天空四季靜靜地等死也很唯美或很典型小津安二郎鏡頭,並沒有華人社會基層草根那份慘情,但日本人工資並非都比香港高所以有天福而是日本政府和民間比較團結重視人文精神,房地產崩潰對日本而言所帶來的好處多於壞處。香港和國內很多城市人都已被房地產霸權搞得生不如死,找一間二手書店和舊貨店都難。
說起日本老人愛閒逛的舊貨店,其實裡面的舊貨都有特色和珍貴,日本人惜物,拿出來賣的實木家具和沙發及電子產品都八九成新但價格只是幾百元,我在奈良一舊貨店更看到大量美軍基地家具,一張美式實木大桌子也是幾百元港幣!是故雖日本也有一些老人埋怨被社會拋棄可是他們晚年其實活得很有尊嚴(如懂得感恩和處理生活的話)。
孤獨與無緣不負面
至於詳談日本鄉間特多單身老人和孤獨死背後的無緣社會因素,我想留待下周,但可以先講解的是「孤獨死與無緣社會」並非如愛熱鬧停留在口腔期的華人社會中很多人所想只有負面!
我問過不少單身50歲以上的日本人,他們大多表示很感恩單身生活,要知道人類社會特別是文明文化進化到某一個階段時,人就渴求更多時間和空間自主做喜歡的事,這是還需講團結口號要集體跳廣場舞要熱鬧喧嘩互相扭打的大媽難以想像和接受的生活。當然大媽是目前華人社會中堅力量,就如偷襲珍珠港的「零式戰鬥機-永遠的0」(並非公害),一度令我非常感動,請她們多去瑞典、瑞士、法國巴黎春天百貨公司門外狂跳嘶喊就好,只有她們能承繼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鬥機精神,徹底粉碎歐美紳士淑女品味-中國人並不好欺。
最後補充:下周講日本九十年代中進入無緣社會的前因,再會。
文/圖:釋本有
(編按:畫僧 #釋本有 每逢星期一 blue Monday 開始,為 #文化者 讀者訴說《人間》智慧、處事之道,希望為眾生送上心靈雞湯(是素湯),在一星期的開端掃掃藍調,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