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之華:彭康隆」
藝術家彭康隆:以欲望衝破傳統

「透過那些令人困惑的風景,彭康隆想捕捉的, 正是慾望的本來形式。」– 郭光宇

「嘭!」訪問準備開始,坐在對面的被訪者褲袋跌出一件物件在地上,我一看:是一枝袖珍的茅台酒,心裡不禁暗笑:「這藝術家也太率性了吧?好玩,最好他請我喝。」結果他沒有請我喝芧台,我們在大白天喝了紅白酒,那是台灣當代藝術家彭康隆。

「作為藝術家注定要跟主流市場拉鋸,但不能只創作市場喜歡、為了交待的畫。」他對着自己今年的一幅新作《地獄變》劈頭便說,他不只率性還霸氣。畫花當然是大紅或粉色最好賣,《地獄變》偏偏是紫藍的冷色調,藝術家說這就是他顛覆的表演。「有時只顧及市場就會失去自我。」沒有喝酒他說話一樣的直率。

以幼筆刺繡出潑墨之感

彭康隆形容自己不是畫畫而是以筆刺繡,他以顛覆的手法畫水墨的花卉,似畫畫更似是修練,看似瀟灑的潑墨,其實是他用非常幼的毛筆逐筆逐筆來畫,很多時會畫到手指抽筋,一花一世界。他認為,水墨不應分當代還是傳統,畫只有好壞之分。「水墨的氣韻代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美術思想,先啟後破才能進步。」

彭康隆生於1962年台灣,1988 於國立台北藝術學院水墨組畢業,他本是畫傳統水墨的,卻融匯西方當代觀點,很早就開創了獨有的個人風格,更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畢業不多久,我是畫一張賣一張;畫十張賣十張,但我卻覺得:完了!再這樣下去隨市場走,反而會迷失。」他於是控制自己畫畫速度,默默創作從內心出發,筆觸下盡是對人性欲望的詰問。

華麗中盡見張狂

香港蘇富比S|2藝術空間正在舉辦「惡之華:彭康隆」展售會,帶來彭康隆逾30幅顛覆及超越傳統東方藝術的水墨作品,要看趁這最後兩天。

蘇富比亞洲區主席仇國仕形容,彭康隆是當代藝術界的滄海遺珠,他的作品華麗中盡見張狂。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策劃總監黃傑瑜說:「彭康隆作品背後那躁動的靈魂,揭示著人性慾望帶來的不安,正正就是當下人心的寫照。在欣賞彭氏畫作時,我認為大家不妨拋開水墨、甚至中國傳統這個大框架,你便會發現他作品中的當代性,在芸芸華人藝術家之間獨樹一幟。」

「惡之華:彭康隆」(The flower of evil)
展覽:即日 至11月 17 日(本周六)
地點:香港 S|2 蘇富比藝術空間
金鐘太古廣場一期五樓
免費入場

撰文、攝影:鄭天儀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