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衫師傅 x 設計學生 傳承香港的「花樣年華」
長衫既是生活服飾,也是集體的文化載體,見證時代變遷。(文化者攝)

「一件長衫,除了展現東方女性的婀娜美態,更是集體的文化載體,見證時代變遷,每顆鈕扣、黹口線與捆邊,都是每代裁縫師傅的手工心血,針針傳情。」— #文化者

去年公布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20個本地非遺項目中,「香港中式長衫和裙褂製作技藝」便佔了重要一席。有見及此,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簡稱非遺辦)與 #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首次合辦技藝傳承計劃,找來四位資深長衫師傅將技藝傳授給22位時裝設計系學生,他們更成功親手縫製了各具特色的長衫,傳承這瀕臨失傳的絕活。

長衫師傅 x 設計學生 傳承香港的「花樣年華」
非遺辦總監 #何詠思 指,一直希望把傳統技藝滲進大專課程,首以長衫作主題與THEi合作,希望能擴展至其他非遺領域。(文化者攝)

心手相傳 秘技口水「彈」紙樣

這個名為「守藝傳芳—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傳承計劃2018」於今年暑假進行,共設12堂課。非遺辦總監何詠思回想構思時,指一直希望把傳統技藝滲進大專課程,首以長衫作主題與THEi合作,希望能擴展至其他非遺領域。THEi環境及設計學院設計學系副教授朱惠靖說,課程推出反應熱烈,有逾40名學生報名,最終22人通過面試。

長衫師傅 x 設計學生 傳承香港的「花樣年華」
四位資深長衫師傅將技藝傳授給22位時裝設計系學生,他們更成功親手縫製了各具特色的長衫。(撮自《守藝傳芳》)

長衫師傅們親自帶學生去深水埗選料、度身、設計、剪裁、熨拔每個工序悉心教導,對學生熱誠高度評價,學生們亦稱製作過程「好玩」。談到趣事,當了裁縫30年的周素梅師傅回憶指,學生們最初難以接受以口水彈粉線(傳統造長衫秘技,代替畫紙樣),最後每個人都能克服,並創作出有傳統技藝基礎又具個人特色的長衫。

一粒紐造2日 精湛手藝要傳承

香港有愈來愈多新進設計師致力將長衫常服化,但不少每個設計師都有接受傳統技藝訓練。伍卓涓同學在高等教育科技學院讀了三年時裝設計,卻從未製作過中式服飾,完成課程程後,終於有了自己的處女作。

「由條布手造一顆鈕扣,動輒要花兩天時間,很辛苦,做錯也要重做,一針一線也有學問。」伍卓涓說,但看到成品她覺一切也值得,而親手造過長衫後深感這服裝背後每點每滴都是文化的沉澱,也見證着香港百年變遷。稍後,學生們更會隨團到北京交流考察,並展出約20件同學親手造的港式長衫。

長衫師傅 x 設計學生 傳承香港的「花樣年華」
時裝設計系學生(左至右)蔡詩婷、祈施珩、伍卓涓分享學習製作長衫的點滴,直指辛苦但好玩,希望可以把技藝發揮於職業。(文化者攝)

長衫師傅丁兆文指,長衫不只限女裝,男裝對技藝要求更高。主辦單位希望明年可與其他大專院校長期合作,繼續分別開辦進階女裝及男裝長衫製作課程,更廣更深地傳承這門獨特手藝。

撰文:馬如風   攝影:余日一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