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拍到片,警察對理大留守者說:「你就食生命麵包,我就上深圳食海底撈!」

九年前《非誠勿擾》拜金女馬諾一句「寧願坐在寶馬裏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引起中港台各界嘩然,想不到今日香港,也會聽到一樣諷刺的「金句」。

生命麵包已陪伴了香港人93年,藍白格是經典。

的確,現在已很少聽人講食生命麵包,更多人去台灣買世界冠軍麵包師傅吳寶春出品,或者去K11 Musea 排成粒鐘買Gontran Cherrier的新鮮出爐牛角包。人貴乎不忘本,冷冰冰的生命麵包,其實也有一段熱騰騰的歷史。

麵包是冷 人情是暖

這個屹立了93年的香港品牌來自嘉頓公司,它除了創造了藍白格仔包裝的「生命麵包」,還把西式餐飲文化引入香港。嘉頓於1926年創立,最初在荔枝角道開設麵包工場,1938年遷入深水埗青山道。

為甚麼嘉頓的英文名稱為Garden呢?原來當年創辦人張子芳及表兄黃華岳在香港動植物公園討論開麵包店的大計,想着想着便索性以Garden命名。創立一年後,嘉頓在中環德輔道中開了第一間門市。

「麵包天天出爐,麵包天天出爐,Garden Bread。」這是曾經耳熟能詳的嘉頓廣告歌。60年代香港還是一個吃不飽的時代,嘉頓在麵包中加入維他命和礦物質,希望更多人以麵包補充營養,才取名「生命麵包」。當時嘉頓除了賣已包裝好的包品外,每天還有新鮮出爐的麵包。

全天侯生產 戰時糧食

1930年代,抗日戰爭爆發。1937年,當時嘉頓成立了11年,接下英軍的訂單,生產防空洞餅乾和軍用餅乾,這些乾糧營養成分比起一般餅乾特別高,保存期亦較長,讓軍隊和市民都能在防空洞中維持糧食需要。這段非常時期,嘉頓亦曾創下連續7天24小時不停生產九萬公斤軍餅的紀錄,它延續了戰時軍民、上一輩香港人的生命。

生命麵包已陪伴了香港人93年,多年前的報紙廣告。

知道了生命麵包的歷史,我們還要忘本揶揄嗎?對不起,我等賤骨頭、粗胃,應該只能啃冷冰冰的生命麵包,未能滋味地品嚐熱騰騰的海底撈,更遑論魯迅所言的「人血饅頭」。

撰文:馬如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