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ne 的非商業原則取態,完全是為了向讀者呈現創作者最真實的想法。「因為經出版社出版需要事先寫計劃書等待審批,確保在市場有足夠吸引力,再由編輯制定方向及修改,最後才可出版。」《乒乓》繪本系列發起人杜翰煬 Leumas 說。《乒乓》系列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要經出版社出版,打從第一期便希望所有參與的畫畫人可以不受拘束,盡情表達。

由2014年起,《乒乓》繪本系列出版第一期,到2019年已是第四期,「由第一期A5 size 出到今期黑膠這般大,下期真不知要出多大才好。」Leumas 笑說。闊別兩年,這系列最新的一本zine 以黑膠唱片作包裝面世,為的不是乘hmv 結業湊個熱鬧,純粹只是喜歡黑膠唱片的包裝罷了。

《乒乓》第一期至第三期的主題分別為「山」、「溫度」、「鬱到病」,而今期就以「圖鑑」為主題。我問主題是怎樣定的,Leumas 答我都是有份參與的人坐下來一起想的:「如果是籃球這麼小範圍的就不可以,圖鑑一說出來,大家都覺得可以,有自己的想像空間。」

8人互不干涉創作

在創作過程中,在最初商討出是次概念後,便制定了deadline,之後大家各自創作,彼此不作任何評論。「在收齊稿的那刻覺得非常之正!因為大家的畫風各有不同,而且大家的概念和關注的事情亦不一樣。」Leumas 說這充分體現獨立插畫的多樣性,而且這才是出zine 的核心價值。

黑膠包裝內裏有8張作品,各自由陳靄凝、何博欣、劉景雯、李彥樅、萬蒨衡、超載舞步、杜翰煬和黃思哲八位創作,他們有的從事插畫及設計行業,有的只是純粹愛畫畫。今次特別的是,其中一張圖鑑選用攝影表達,若你問《乒乓》不是繪本系列嗎?沒錯,但他根底是zine,而且看過實物便知,一眼望去也分不出是畫還是攝影作品,既然這樣何必困的太死。

不再發行 輸少當贏

第一期的《乒乓》,Leumas 原本是打算印300至500本,在最初找書店寄賣時,Kubrick話事人譚麗雯(Amanda)向他提議嘗試發行,Leumas 接納意見最終印1,000本發行。《乒乓》系列遠銷台灣、南韓及深圳等地,但發行了三期後發現,原來《乒乓》系列賣得最好的是舉行活動的時候。來到《乒乓4》面世,Leumas 決定一改以往三期發行的模式,選擇不再發行,大約只是印300本自行發售和找書店寄賣。我滿頭問號,一本才賣港幣180元,300本收得回成本嗎?Leumas 坦白說:「收不回,輸少當贏。」Leumas 直說大家集資出《乒乓4》,都是想給自己一個表達空間,平均每人的成本比起獨資還是可以負擔的。

《乒乓》的起點

Leumas 回想早年自己很努力畫插畫做個展,有一次請了著名漫畫家黎達達榮和利志達做聯展,自己做了策展人,他看見利志達是如何思考題目進行創作,學到繪畫以外的事,覺得這經驗比自己單獨進行創作有趣,便循合作方向想。

在2014年時,獨立插畫還是很偏門的時候,Leumas 發現自己認識了很多插畫師或是喜歡畫畫的人,但大家都是各有各做,「你辦展覽我會去看,我出精品你又會買,但從來沒有合作過。」Leumas 這樣形容大家的關係。

同年動漫基地開幕,舉行了一個漫畫發展史的展覽,由黃玉郎的《小流氓》、馬榮成的《風雲》至到歐陽應霽、智海等人的獨立漫畫時代,當中歐陽應霽和智海發起的概念合輯漫畫:《曱甴》,由一班漫畫家根據同一題目進行自由創作,最後結集成書。《乒乓》繪本的種子便種下了,Leumas 希望可以再次呈現香港的合輯漫畫,並且讓插畫師自主創作。Leumas說:「看到《曱甴》的剎那覺得,香港當時原來有這麼厲害的漫畫,當時畫的人,便是影響現今我們這代非常深遠的一眾創作人,例如小克、John Ho、楊學德等等,他們都是這樣一步一步訓練出來的。」就這樣開始了《乒乓》。

《乒乓4》原稿展 —— 圖鑑特集
展期:即日至2019年1月30日
時間:每日10:00 – 22:00
地址:香港太古城中心5樓 MOViE MOViE Cityplaza 戲院大堂
免費入場

他們亦有參加《Booked: 大館當代美術館之香港藝術書展》
日期:
11.01.2019 (Fri) 1 pm – 9 pm 
12.01.2019 (Sat) 11 am – 9 pm 
13.01.2019 (Sun) 11 am – 7 pm
地點:中環奧卑利街 大館賽馬會藝方 JC Contemporary
門票:HKD 20(學生/長者或小童半價)

Copyright © 2019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