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畫和現在大家在展覽上看到的印刷品, 唯一分別只是鋼筆所畫的原畫比較污糟。」《靜水畫集》創作人 #洪忠傑 Kensa 笑說。

為《靜水》做展覽其實早在半年前已開始策劃,源於foreforehead店主朱天韻Daisy,第一次在店裏舉辦展覽時參與的藝術家陳楚翹,陳楚翹和Kensa 是朋友,亦經常在facebook分享《靜水》作品,Daisy 看着看着感興趣便向陳楚翹問了聯絡Kensa 的方法,Daisy 說:「那時陳楚翹叫我直接打電話給Kensa 或facebook inbox 他,因他沒有智能電話,然後我便inbox 他了。」

在foreforehead 店主Daisy 和Kensa 討論如何佈展的時候,他們反而是先構想如何與深水埗或太子這一區進行連結,Daisy 說:「我們也不想將作品四個角落都貼實,而且這個藝術空間可能會有小朋友來,他們的視點比較低,所以展覽以一面牆貼滿Kensa 作品的印刷版,變相讓觀者就算觸摸也沒有問題。」Kensa 亦覺得如果在小型的藝術空間將原作裱框展出又太離地、太奇怪。

他們選了120幅《靜水》作品,當中包括一些由深水埗或太子一路走到展覽空間看到的城市面貌。在展場他們又放了兩張椅子,讓觀者可坐下來邊看邊思考一下生活。Kensa 更悉心自制了兩本畫冊,讓大家可看到《靜水》前三百幅作品。

因展覽只有120幅作品,Kensa 悉心自制畫冊,讓大家可看到《靜水畫集》的前三百幅作品。

其實在Daisy 說Kensa 沒有智能電話的一刻,我的確「O嘴」了,但在聊天過程中我發現這個菇頭髮型的25歲男生,生活其實過得很簡單,他不用紙巾用手帕,亦不似時下香港人熱愛旅行,他說:「女朋友逼我我才會去旅行。」他形容自己是一個宅男,基本上不太愛出門,《靜水》從街上來的靈感其實大多都是他日常上下班的紀錄。他家住秀茂坪,每日搭地鐵到樂富上班,下班則經九龍城再回家,自開始創作《靜水》便如此生活。

《靜水畫集》始為豐子愷

「《靜水》我本來不是當art project來做的,所以在開始時畫了《加班》等作品,然後我一心只是想當現代版的豐子愷。」Kensa 笑說。他自言雖然學了書法十數載,但一直以來卻無法處理東方藝術,Kensa :「就算我學了書法十數年,但也不是太懂看書法,有時看見一些大書法家的作品也會茫然。」而豐子愷的作品給他很大的啟發,他形容豐子愷的作品就像是一個東方藝術的喘息位,所以他也希望自己的作品「啊媽都睇得明」。

「其實最初我書法老師賜《靜水畫集》這名給我時我極不喜歡,我很想改掉它,因為名子太大,壓力很重。」Kensa 如是說。Kensa 由2015年起創作《靜水畫集》至今已約400幅作品,他形容在最初畫《靜水》時,不知為何總是很想說教,便畫了些叫人不要殺生的作品。但在畫了四五十張作品時發覺原來沒那麼多教可說, 便慢慢開始轉向創作以動植物、老人和小孩為主題作品。

他回看自己這系列作品,由最開始模仿豐子愷的《護生畫集》作品去說教,慢慢變成像豐子愷畫的一些漫畫作品,內容相對輕鬆,直到現在的作品都是圍繞身邊觀察到的微小事物,遊走輕鬆路線。

創作由快樂變成壓力 再次重新出發

其實《靜水》中途也曾寫上逗號,面對每天強逼自己創作,在2017年Kensa 刊出一張《乾塘》後暫停了《靜水》的連載。在一年多的暫別中其實並非完全停了創作,他中途和陳小望出版了《靜水畫集選繹》,之後一直在不同的網絡平台日復日畫動物、昆蟲,又繪成151隻寵物小精靈的水墨作品《初代懷中妖怪圖卷》,然後以一幅《駕!》回歸到《靜水》創作路途。

在早期,他也試過將畫作上載至facebook 之後再刪掉,前後約十多幅,Kensa形容當時狀態其實很差:「那時逼自己每天畫一張,畫到一個地步自己都不太清楚在畫甚麼。」當下畫完覺得可以,過兩天覺得不太滿意便又刪掉了,到現在反而比較能放下,事後後悔的作品也會讓它繼續留在facebook 上。

現在Kensa 選擇每星期只刊三兩幅作品,但他仍有感:「其實我現在似是打一份叫《靜水畫集》的工作,我知道有些特定的條件,便每天在街上努力地望,找到靈感便記下,回到家便將它畫出來再上載facebook。」不過Kensa 沒有為《靜水》訂下任何目標,他沒計劃要一生連載《靜水畫集》,純粹隨遇而安,畫到沒靈感就寫上句號。

《靜水百選》沿途拾慧 展覽
日期:即日至2月17日(逢星期一、二,年三十至初三休息)
時間:13:00 – 19:30
地點:foreforehead 深水埗基隆街132B閣樓

撰文、攝影:余日一

Copyright © 2019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