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才剛開始,又一實體書店宣佈即將結業,這次宣佈的是大型連鎖書店的其中一間分店,位於元朗大棠路的 #三聯文化生活薈,在其facebook 專頁上表示因租約期滿,將會於三月初正式向書迷道別。
但回看近三年,自2016年年底大型書店Page One (葉壹堂) 宣佈結業起,香港實體書店的警鐘越敲越響。當年Page One 宣佈香港業務結束時,鍾愛外語書的讀者紛紛表示可惜;而早兩個月,在香港屹立了七十五個年頭的教科書出版界老店 —— 齡記書店,也宣佈正式結束零售業務。
早前香港中小企書刊業商會副主席彭志銘接受傳媒訪問時說,三中商(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及商務印書館)壟斷拖累整個行業,加上年輕人罷買三中商出版的書,但因部份本地中小企出版的書籍會放在三中商門市發售,最終整體行業都受影響。彭志銘雖然說三中商壟斷,不過三聯元朗大棠路分店的結業已經是三聯13個月內,繼慈雲山分店及屯門分店宣佈的第三間結業分店。
壟斷也結業似乎有點奇怪,但若以為電子書搶了實體書的生意,似乎亦不成立,因為在我們翻查了香港出版學會在2016年至2018年曾就港人閱讀習慣進行電話訪問調查顯示,有看實體書和會買書的人數沒有大變動,但讀者的電子閱讀習慣最多的是閱讀新聞,而真正閱讀電子書的由2016年的 15.8% 下降至2018年的12.1% ,這似乎印證了不是讀者轉投其他出版載體,而是流失。
吊詭的是,電子書其實還沒有真的變得普及而減輕印刷成本,讀者群已不斷萎縮。現今業界所面對的窘境可謂租金、印刷成本和讀者萎縮三面夾擊。
撰文:熊天賜 攝影:余日一
Copyright © 2019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