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地大山多水又長,是一幅渾然天成而且充滿靈氣的山水畫。身為蒙古人,現旅居香港的水墨藝術家 #趙志軍 老師深明兩地文化差異,早前組團前往內蒙進行為期十五天的寫生,以香港藝術家的角度描繪內蒙風景。是次展覽除了展出香港藝術家們經過寫生團創作的水墨作品,更邀請到內蒙藝術家借出作品同展,希望透過同時展出兩地作品,讓大眾欣賞各自水墨文化的色彩。

是次展覽由香港和內蒙兩地共27位藝術家共同參與,展出逾80幅水墨作品。展覽定名為「南北天地」,策展人趙老師娓娓道來其含義:「兩地雖然相距四千多公里,各自的人民可能都沒有到過彼此的地方。但我們看到的天空都是藍色而且純淨的,而香港擁有廣茂的海洋,蒙古也有無邊的草原。香港跟內蒙一南一北,天地卻是相通的。」

是次展覽由香港和內蒙兩地共27位藝術家共同參與,展出逾80幅水墨作品。展覽定名為「南北天地」,策展人趙老師娓娓道來其含義:「兩地雖然相距四千多公里,各自的人民可能都沒有到過彼此的地方。但我們看到的天空都是藍色而且純淨的,而香港擁有廣茂的海洋,蒙古也有無邊的草原。香港跟內蒙一南一北,天地卻是相通的。」

南北天地不止是說兩地距離,兩地的水墨作品風格亦是同樣南北天地。策展人趙老師巧妙利用場地,將每個展廳都將兩地畫家作品左右分隔,香港放左蒙古放右,此舉一覽便知兩地畫家的作畫特點,讓觀眾可以快速了解兩地作品風格。

雖然同樣為水墨作品,內蒙以傳統題材的水墨作品為主,多是自然風光和民族面貌的工筆畫和小寫意;而香港的藝術家作品充分突顯香港中西文化交融,作品較現代化,不少以香港的高樓大廈作題,而創作方式亦比較大膽,用色多為亮麗,亦有潑墨作畫,筆法的運用和構圖都跟蒙古畫家有很大分別。

蒙古的現代化
展內甫入門便見的內蒙古畫家 #圖力古爾 工筆人像畫作《陽光下》,雖然是2014年的作品,但卻非常適合這次展覽的主題:「畫中人身上穿的是蒙古族的傳統服飾,手裡拿着iPhone自拍,希望表達出其實現在蒙古族人同時保留傳統和現代感的特色。」他也特別向香港讀者們分享了現在內蒙的生活狀況:「其實我們都有在用互聯網的,微信和抖音等等我們都有在玩。而現在的小孩大多都往城市裏讀書甚至工作,純牧民現在已經減少了很多了。」

首次訪港的他,表示很期待在港期間跟藝術家一起到大澳及長洲寫生。他認為香港藝術家的水墨技藝都很高超,還大讚香港人的文化素質:「香港給我的感覺十分文明,而且注重環保。這點其實跟歷史十分悠久的內蒙純牧民很像,我們從小到大都是接受這樣的教育。」

香港藝術家對草原的嚮往
是次展出的香港藝術家作品,蘊含他們在內蒙十五天寫生體驗的感受。例如 #李志清 老師的速寫作品系列,以乾淨俐落的線條勾勒出草原上蒙古包、馬隻和小屋等景象,構圖簡單卻不失草原平靜的味道;趙老師亦有展出作品,其中一幅扇畫《聖塔》,透過繪畫聖塔聳立在草原的莊嚴,映襯出環境的聖潔。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由趙老師連同另外四位香港畫家,熊海、陳偉、黃迪華和李志清共同完成的點題作品《天堂草原》。他們在籌備展覽時,覺得要有一幅主題畫讓香港市民掌握內蒙大草原的形象。趙老師憶述有趣的創作過程:「我跟他們約好當天早上十時來,第一位來的是 #熊海 老師。量好整幅畫的尺寸後,熊老師先以勾墨的方式把山景畫好。然後十時半 #陳偉 老師到達,畫了一條河。十一時李志清老師來到,又畫了一些羊和牛,後來我們幫他添了一些蒙古包。黃迪華最後來,可是基本上都畫好了,我便叫她再畫一些小羊。」就這樣你一筆我一畫,最後由趙老師調整整體色調,五位藝術家以接龍形式共同完成了這幅作品。他們希望表達共同對內蒙的感受:「內蒙環境和生活十分純淨,那邊的人胸懷也特別廣闊。」也希望香港市民透過畫作感受內蒙草原的寧靜。

「天南地北」香港.內蒙古水墨畫交流展

日期﹕即日至2月25日

時間:星期一、三至日上午10時至晚上9時

地點: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費用:免費入場

Copyright © 2019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