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既可以是死神的鐮刀,同時亦是生命之源,一些宗教甚至會用水為信徒洗禮,寓意重生。「人山人海」成員、媒體藝術家梁基爵(GayBird)用現時在香港生活的感覺作為題材,連結即將進行表演的場地,希望借助水這個媒介許一個願,讓大家在「急救箱與許願池」跨媒體藝術表演得到重生,同時亦是他對將來的一份希望。

為進一步推廣多元化的視覺藝術予廣大觀眾群和探索無障礙媒體藝術的潛力,香港視覺藝術中心邀請了媒體藝術家梁基爵聯同音樂家和演出者,為觀眾創作出<急救箱與許願池>,一場結合音樂、錄像、裝置、燈光等表演元素的表演。
投入音樂創作廿多年的GayBird,近三年刻意全情投入進行多元創作,嘗試運用多種不同媒介,例如:繪畫、雕塑及裝置藝術等,豐富對藝術創作的想像。不過做這些創作時,他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就是想尋找不同呈現音樂的方法,這亦是GayBird 創作上一個很重要的宗旨,他希望音樂不止是聲音的表達,而是可以從概念出發,透過不同媒介創作,以最好的表達方式將想法傳達給觀眾。
GayBird 形容今次的表演,是2019年一個新嘗試,音樂上的處理有別於以往作品,會加入新的演奏方法和技巧,演出中沒有正常的鼓聲,而觀眾聽到的音質將大有不同。GayBird 特別提到:「在這個表演中,音樂絕對只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部分是在舞台,即是泳池。」
媒體藝術家梁基爵、表演者陳瑋聰和歌莉雅進行表演。.jpg?fit=640%2C428&ssl=1)
藝術推廣辦事處館長(社群藝術)連美嬌亦形容是次演出地點意義重大:「今次在香港傷健協會賽馬會傷健營泳池舉辦,其中一個意義就是希望不同能力的朋友,都可以透過活動進入新媒體藝術創作的世界。」香港視覺藝術中心除了積極推動新媒體藝術發展外,亦希望將新媒體藝術帶入社會各個層面。
整場音樂會連同GayBird 共有6位表演者參與演出,GayBird 透露:「如果單說音樂,結他和大提琴會是主要的演奏樂器,我們會以玩水的方式製造一些水的聲音,我亦做了一些電子聲的創作,屆時將會用不同的器材、工具或自製樂器玩出一些不同的聲音。」另外,有一位歌者負責唱的部分,還有一位演員負責演的部分。表演時,泳池將會處於有水的狀態,部分演出者會落水,甚至在水中奏出音樂。

另外,GayBird 再三強調今次的作品不是音樂主導,所以相比以往的作品,表演者在形體、戲劇方面的表達會更強。而除了現場製造的聲音以外,GayBird 預先用電腦製作了一些程式襯托整個演出,電腦程式會配合影像和表演產生聯繫,務求做到視覺和聽覺的雙重衝擊。
而在排練方面,之前他們在香港視覺藝術中心的一個工作室中,特別設置了一個小水池和幾個魚缸作實驗和試練,現場準備工作亦踏入最後測試階段,GayBird 指今次整個製作團隊都在影響整個表演,不論是舞台設計、燈光以及台前幕後的參與者都有份,期望有完美的演出。
今次表演設有直播,有興趣的觀眾可透過@hkvac Facebook 專頁的網上直播或在直播地點欣賞表演,看看在這個游泳池會發生甚麼有趣事情吧!

<急救箱與許願池>Live直播詳情
直播日期: 3月28日(星期四)
時間:晚上8時正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的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kvac/
其他直播地點:
旺角百老匯戲院外牆電視屏幕
尖沙咀希爾頓大廈外牆電視屏幕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五樓大堂(中區堅尼地道7A)
查詢:3101 2770 / 9448 0914
撰文:余日一
Copyright © 2019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