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本有專欄•世間】當大媽在吳哥窟之《喧嘩年華》

文/圖:釋本有

大約六年前開始,即國內經濟最好時,就在吳哥窟機場和古蹟看到一隊又一隊的大媽,卻不見梁朝偉般作家氣質人士的身影,我被王家衛的影像欺騙了──再也不想把心事放在吳哥窟。

那個殖民地時代已過去,屬於那個時代的英國公民國籍都不存在了。但如果你也還有一本BNO (英國海外公民護照),你會不會跟我走?他望著大媽,大媽開始在跳鬼步舞,他沒勇氣接近,掉頭就走了。

喧嘩年華

我不知道大媽去吳哥窟是否浪費飛機燃油、不環保?更不清楚燃油是否有限?只知道看到很多大媽在吳哥窟裡合拍或自拍,更有一些同胞情侶穿西裝長裙兼配高跟鞋,結果是在石梯擺拍(右手將頭髮撥後-這個動作表示甚麼不在乎的態度)時,高跟鞋插入石縫而扭傷跌倒。後來有當地救諼人員到場,拯救在地上痛哭的美女。

「忘記生態和古蹟、只認人民幣」是一些東南亞小國近年的治國立場。所以大象的生存危機愈來愈嚴峻,不但棲息地不斷被破壞、收縮,還需要被遊客騎,甚至到新開的遊樂園區表演。說回吳哥窟,究竟大媽們去這個東方宗教古蹟後有甚麼得著和人生感悟?我並沒有做過訪問和調查,只是純粹好奇想知道才問一下。其實,我是知道一點的。曾聽到有大媽跟同行者說:「吳哥窟的石頭很漂亮、很多公仔」。

金邊s21集中營旅遊團

後來我去了金邊,在集中營默哀和觀察時,也遇上一隊又一隊的走馬看花旅遊團。他們對於我坐在地上為被赤柬屠殺的人默哀而投以奇異目光。他們似乎不了解這場大屠殺背後的原因,當時我便想:「人類大屠殺事件可能會再重蹈覆轍」,因為很多人都沒有反省能力,也對歷史慘劇漠不關心。

我不是知識份子,只是一個愛寧靜的僧侶,不懂甚麼文本論述啊、甚麼一大堆學術詞彙,但是我深信如果中港台再建「大量」主題公園,如迪士尼/哈囉吉諦/吳哥窟世界之窗/美食天堂等等人造景觀,那麼人們就有好去處,不出國也能「就地快樂」的同時,也可減少外匯流失的機會。

多建世界之窗和迪士尼樂園?

愛國的人們,本就不應該隨便出國消費,振興內需市場有助神州大地各階層,盡管我也不熟經濟學但都會懂。所以,說主題公園沒有精神價值的學者是忽略了群眾需求,愈多主題公園世界其實愈安靜,那裡也是強調享樂、令人興奮的看守所(或監獄),不愛文化讀書的朋友一放假全家就去各種遊樂園不好嗎?如果門票能減至最低,城市就相對少了很多閒逛途人,連就業機會也增多,主題公園需大量扮演角色人員。

同時,也就可以進行再教育。「多啦A夢最喜歡吃甚麼」?很多家長小孩圍著卡通人物和禮物舉手答:「豆沙包」!集體幼稚有利於管理,最重要是有足夠的廉價食玩買和小便宜讓市民集體瘋搶,市民就自然少反對聲音,也很環保,相對於他們出國坐飛機而言。

以上,合十。

(編按:畫僧 #釋本有 每逢星期一 blue Monday 開始,為 #文化者讀者訴說《人間》智慧、處事之道,希望為眾生送上心靈雞湯(是素湯),在一星期的開端掃掃藍調,敬請留意)

Copyright © 2019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