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企業家Elon Musk 曾經預測,隨着人工智能和科技的進步,人類的工作將會越來越少,最終甚可能獲得政府定期發放生活金。引發我想起這句話的,正是《機遇!WMA年度展覽》中,荷蘭藝術家Saskia WESSELING 的作品……

Saskia WESSELING 的作品是我覺得在展覽中最完整的一組陳述,而且具有相當的技術。主題簡單清楚,就是一探香港教育制度下,孩子們的狀況。受近年學童自殺的事件啟發,她開始進行製作這組作品,從作品中我不難發現香港莘莘學子們面對着的是大量書本練習和評語,而且Saskia WESSELING 所揀選的練習令我感到教育制度下的三方無力感。

作為家長,從前學過的也希望孩子學會,而不會的更希望孩子學會,好讓孩子不被同學比下去;作為學生要回應家長的期望,父母安排的都要一一執行,不過他們要回應的,還有老師和不斷轉變的香港學制;作為老師,除了要教導學童知識,還要面對沉重的行政工作,更要在不斷轉變的香港學制下對學童的升學負責。三方互相影響着,但只有其中一方想打破制度是不足夠的。

Saskia WESSELING 認為:「孩子不止要努力學習知識,他們要學習創作、合作、做決定…… 當家長為他們做了一切的決定,孩子們就只是空有知識而不懂運用。」她回想自己6歲前都不需要學習大量的書本知識,而香港把孩子訓練成4歲便有閱讀能力,她認為香港學童確實雖要減壓。

同時她又提到著名中國企業家馬雲曾提到:「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教育孩,不讓孩子去體驗,去嘗試琴棋書畫,可能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伴隨發展,每代的機遇各有不同,到底這一代的孩子需要甚麼才能迎接機遇?
Opportunity 機遇!WMA Annual Exhibition 年度展覽
日期:即日至4月23
時間:10am-9pm
地點:香港大會堂1樓展覽廳
撰文、攝影:余日一
Copyright © 2019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