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楊小虎 攝影:楊小虎、余日一

講真,儘管我總是活在破產的邊緣,但這次去看Affordable Art Fair,我是真的抱著買點什麼的心態進場的,雖然連我的貴賓預展入場券都是來自同事的餽贈。

既然是藝術展,又以「affordable」為賣點,對於我們這些外行人而言,在看的時候,肯定就少不了拿它來和Art Basel比較——儘管這個比較毫無意義。真正可以參加Art Basel貴賓預展的大佬們多數還在威尼斯雙年展上縱橫捭闔、談笑風生,或是趁著威尼斯開幕後的假期在歐洲遊山玩水。

但這也讓Affordable Art Fair的貴賓預展少了一些「高端」的距離感:帶著孩子來觀展的母親、穿著校服剛剛放學的中學生、感覺一點也不「千禧一代新貴」大陸年青人(有的已經提著好幾件現買的作品)——整體的氣氛友好而閒適,就連工作人員都帶著「我們不是你想像中的那樣喔」的友好微笑。

Affordable Art Fair的貴賓預展少了一些「高端」的距離感

 便宜一定(不)是好貨?

Affordable Art創立於1999年,首屆在倫敦的Battersea Park舉辦,連香港在內舉辦地點已經有十個城市,實力和積累其實已經相當雄厚。參展的畫廊也來自世界各地,有些甚至佔了好幾個展位。儘管沒有揮金如土的大畫廊氣場,但不少畫廊在策展和導賞方面也毫不馬虎。有的展位裡,藝術家會親自坐鎮,非常耐心地回答每個問題。

展會作品的風格加在一起就像是場當代藝術的大雜燴:安迪華荷再世的普普印刷品、可愛誇張的卡通小動物油畫、不知道應該掛在哪裡的風景攝影、似乎什麼都沒畫的極簡主義、千重霓虹閃爍的香港Stereotype攝影、幾個小型屏幕面對面播放的裝置作品——還有蝴蝶,不知道為什麼好多蝴蝶主題的作品(向Damien Hirst 致敬乎?)

一時間感覺好像這裡很曾梵志,那邊又似乎有一點點村上隆?這個作品是不是以朱利安· 奧培為靈感的?那幾個屏幕似乎既白南準又並不白南準?究竟只是大家同屬一個流派,還是這些「普通藝術家們」原創性不夠?

不過,不到四萬蚊港紙就可以買到一件點陣蒙娜麗莎,只不過腦袋變成了一隻戴著遮陽帽的熊貓。這難道不是一件很杜尚的事情嗎?

在Affordable art fair 有很面善的疑似二創藝術品,也有勞作似的裝飾品賣,
香港男神VS美國女神, 好想聽藝術家親自講解創作故事。

 價格平咗,庶民們就可以理解?

有間畫廊帶來的作品,是一位法國藝術家在香港《東方日報》上作出各種符咒一般的紋路,令我眼前一亮。

這件作品我想起了那位因曾經寫了太多六四歌曲而在今年被封殺的中國內地歌手李志。李志來香港演出時,在某首歌頌青春的歌曲MV裡,用了《東方日報》「男極圈」上的文章和廣告大特寫。不知這位藝術家選擇《東方日報》是否也有這方面的考量?

展位裡坐著的是畫廊帶來的另外一位藝術家,正忙著回答別人的問題,我費了一番功夫才找到了畫廊的工作人員。在耐心聽完我的問題之後,她告訴我,其實她什麼都不知道。不過考慮到這位藝術家是法國人,並不認識中文,所以也許只是隨便找了張報紙。很可惜,藝術家不在香港,暫時也聯繫不上。

展會上我還碰到了以前的一位同事,許久不見,她氣色好了很多,現在在給Affordable Art Fair做事。簡單地寒暄了幾句,我們自然而然就聊起今天的展會,以及作品「affordable」的價格。她說,展會最大的特點就是「真誠」,主辦方會要求每個參展畫廊明碼標價,所以不會存在任何黑箱操作和價格炒作。

其實看完整個展會後再回想,整個觀展過程中,儘管已經明碼標價,我重複最多的一句話還是看Art Basel時一樣:「不知道這個多少錢?」

將笑佛二創成不同造型, 你會buy 嗎?

  Copyright © 2019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