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無常,其實現世和陰間是一樣的。活著的時候放不下,其實死後同樣也會放不下。 」 —— 《世外》編劇 楊寶文 (Polly)

我們會把「生老病死乃常事」掛於嘴邊。但如果得知身邊至親,甚至自己即將要離開依戀多年的世界,我們又是否真的能那麼雲淡風輕,說放下就放下呢 ? 本地製作的動畫《世外》,呈現初到陰間的小亡魂和小鬼差的一次相知相遇。導演吳啟忠 (Tommy) 和編劇楊寶文 (Polly) 除了藉作品探討前世今生,更希望為自己及觀眾送上一份禮物。Polly感概道 : 「如果發生了一些控制不到的事,就由他發生吧。離別很容易發生,因為無常是必然的。我希望作品能作為觀眾面對無常世事的準備,也為處於痛苦的觀眾帶來安慰。」現世之外,無常之內,唯有放下執著才能向前走。

以一本書撫慰自己 成就《世外》

《世外》導演吳啟忠 (Tommy)、編劇楊寶文 (Polly)

早在三年前,Polly已逐漸醞釀《世外》的故事。本為電影監製的她當時希望在一年內創作屬於《世外》的電影,想來想去發現不太可行便決定轉為以動畫呈現《世外》的故事。看過動畫師Tommy參與的電影《今晚打喪屍》動畫部分和他的畢業作品《逆石譚》,Polly認為作品風格符合她想像《世外》的感覺,便在去年邀請他合作。

當初為何以感覺「吃力不討好」的死亡和陰間為故事主題呢 ? Polly說 : 「我有很多年的時間都需要面對親友的大病,甚至死去。這種離別很沉重,然而人愈長大就愈需要面對。」

Polly憶起幾年前一位年輕的好友離世,讓她受很大打擊。後來讀過一本書,讓她逐漸釋懷、放下 : 「 《前世今生》 (Many Lives, Many Masters)由一位美國心理醫生著寫,講述他以催眠治療為病人解決心裏的問題。一次催眠過程裏,他把一位女病人帶到她的前世。經過幾次治療,女病人回到過的不止是前世,而是很多個前世。而她每次都會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向醫生分享。」 有一次,女病人目睹自己快往生的一刻。看見上主 (master) 接走她的時候,她開口說話了,卻變成男人的聲音,並對那醫生說 : 「我讓她看見那麼多前世的事情並不是為了她,而是為了你。你一直放不下夭折了的孩子,但你需要明白,每個人的每一世都有自己的任務。當任務完成了,他就要離開並到下一世繼續下一個任務。你應該放下。」

這番話讓Polly感到突如其來的釋懷,亦意外成為創作《世外》的契機。離別是必然,心態卻可以調整。她希望預先為自己及其他觀眾,為面對離別作準備 : 「離別有很多可能性,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同樣能舒緩大家對死亡的恐懼。」

Tommy和Polly希望了解觀眾的想法,他們出席分享會時會鼓勵觀眾多發問有關《世外》的問題。

無常是必然 放下也就是必然

《世外》完整版本已在YouTube上架,不妨花十四分鐘沉澱疲累的思緒。
(圖片來源:TommyNg KC.5 facebook)

《世外》描述剛到陰間成為「新紮亡魂」 的小妹,在尋找「失散」弟弟的路上正好與被分派引導她投胎的小鬼相遇。小鬼拗不過執意要尋回弟弟的小妹,唯有陪著她完成心願。在兩「人」同行的過程中,本來沒有人性的小鬼開始懂得不捨 ; 固執的小妹亦漸漸放下我執,向下一世進發。

翻看動畫數次,筆者對小妹和小鬼的變化還是抓不到準確的時間點。Polly微笑道: 「陰間就是無常。這是我們對死亡的幻想,也是整齣動畫的基調。」Polly以片中情節解釋 : 「小妹要投胎,但其實沒有人告訴她投胎的形式。就連負責帶領她投胎的小鬼,也是因為看到大樹流出了水,才覺悟小妹已經準備好,時候也就到了。其實動畫裏的所有人都是當局者迷。」

「每走一個圈代表忘掉自己的記憶,國家、家人,甚至自己。」
(《世外》影片截圖)

小妹準備投胎的這幕讓很多觀眾動容,背後的創作理念更令人感概 : 「我在柏林的畫廊看到一個來自巴西的影像藝術家,他的作品是一段段拍著不同的人圍著大樹倒後走的影像。乍看其實不明所以。導遊解釋在巴西還有奴隸制度的時代,被賣去當奴隸的人在出發前要先在自己家鄉最大的樹底下,圍著大樹向後走七個圈。每走一個圈代表忘掉自己的記憶,國家、家人,甚至自己。去除掉自己的身份,就可以成為別人的奴隸。」看著影片的Polly當場落淚,因為她彷彿能理解這種痛 : 「人怎樣能被定義為人 ? 是記憶,我們的歷史、過去。缺了這些,我們甚麼都不是。」

要親手把自己完全掏空,著實殘忍。但當時要當奴隸的人能選擇嗎 ? 不能。想投胎的小妹,甚至現世的我們亦然。世界依然在轉動,放不下就只會裹足不前,這是在無常巨輪下,我們都需要努力掌握的人生智慧。

團隊合力打造 陰間是這樣煉成的

我們幻想的死後世界,通常都與恐怖和死寂扯上關係。《世外》建構的陰間,卻是色彩斑斕、抽掉時空和物理邏輯的地方。天馬行空之餘,又讓人感到格外平靜。Tommy笑言 : 「以前看很多古今中外的電影,都覺得他們描寫的死後世界很非人性,像政府部門那樣。走過了A部門就到B部門,最後喝碗孟婆湯就是所謂的投胎了。我們想像的陰間不是這樣的,陰間是無常多變的,隨時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世外》呈現的陰間可能會讓大家不太習慣。」

把無常進行到底,還包括小鬼的形象設計 : 「我們希望小鬼是可愛與恐怖集於一身的角色,形象的取材則參考自西藏的一個習俗 『骷髏舞』。西藏人會在一位上師去世後舉行類似葬禮的儀式,裏面會有兩位打扮成骷髏骨的人跳一段舞。而他們所慶祝的正是無常,也就是人終於擺脫了執著。骷髏骨象徵死亡,但又覺得他們穿在身上頗有喜感,很有趣。」

小鬼的形象取材參考自西藏的習俗 『骷髏舞』
(圖片來源:TommyNg KC.5 facebook)

單是小鬼的形象從上年開始便花了數個月時間修改,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整齣十四分鐘的動畫當然不能只依靠Tommy。因此,他也羅致了幾位新成員至旗下,當中更有不少是剛畢業不久的社會新鮮人 : 「他們的美術根底紮實,很有才華,想法也跟其他畢業學生不一樣。所以《世外》能得到他們的加入是非常幸運。」 Tommy也很感謝資深動畫師麥少峰出手相助 : 「他在很短的時間裏幫我們完成了尾段的原畫,節奏和感覺拿捏得非常準確之餘也投入了他自己的想法。」

《世外》之外 橫越千年

一年內,《世外》完成製作,更奪得第六屆香港動畫支援計劃 —— 小型企業 (進階製作) 組別金獎。Tommy和Polly的團隊不打算就此停步,因為他們有更長遠的目標 : 「三年前在我腦海中的《世外》其實已經不只是十四分鐘的短片,而是至少八集的影集系列。世界觀繼續以前世今生為主,講述的是橫跨一千年、在亞洲不同國家發生的故事。現在大家看到的《世外》只是第一集,屬於日本的故事。」 Polly表示另外七集故事概念已構思好,每個看似獨立的故事其實互相扣連。小鬼繼續執行最重要的任務 —— 令人放下執著,以及執著帶來的怨恨。至於故事的走向呢 ? 當然不會劇透。但Polly透露他們已積極尋找播放平台及發行商等洽談,一切就緒便會開始籌備工作。

撰文、攝影、剪片:熊天賜
Point Five Creations 授權使用部份《世外》片段
Copyright © 2019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