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的貧窮藝術Arte povera 代表人物Jannis Kounellis,他一直強調並堅持「藝術應該是被生活本身取代」的概念,以日常生活中尋常的石頭、石屎、鐵片甚至是蒼蠅創作都不是新鮮事,打破傳統繪畫和雕塑的固有框架,以最純粹的方式呈現就是他作品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本月初,遠在意大利威尼斯的Fondazione Prada,在樓高三層的18世紀宮殿中,展出這位一代大師1958年至2016年期間的70件經典作品,這場展覽的展品來自博物館及私人收藏,規模是自Jannis Kounellis 2017年去世以來最大型的一場。

展覽完整梳理他整段貧窮藝術時期作品的演變,展出了由1958年到1960年時期,Jannis Kounellis 模仿羅馬街頭的數字和字母創作的繪畫作品;及後1961年至2015年他以裝置藝術為主創作的作品。
Jannis Kounellis 從1967年開始用日常生活中的天然材料,或廉價的工業材料進行創作,例如煤、棉花、麻布等等,而作品亦含有強烈的社會意識。

不得不提展覽中Jannis Kounellis 在1975年創作的裝置作品,作品以金箔鋪滿整道牆,牆前只放了一個直立衣架、黑色外套和帽。小時候經歷過二次大戰的Jannis Kounellis,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的30年,當時意大利經歷過嚴重的經濟危機後復甦,面對左翼組織的恐怖活動不斷,他用這作品提醒世人,不要被安逸的生活和城市繁榮的假像蒙蔽,應着眼於建設繁榮而有秩序的社會。

而是次展覽令我最感興趣的作品是「仙人掌田」,這系列作品最早出現於1967年Jannis Kounellis 羅馬的個展上。當年Jannis Kounellis 把自家鸚鵡放在牆上一塊鋼板前,房間中央地上有組鋼板,上面種了些仙人掌,以及有一用鋼鐵物料盛載滿溢棉花的裝置作品,作品以天然和人工做比強烈對比,但三者在畫面呈現上非常和諧;今次我看不到鸚鵡和棉花,剩下的是布版本的「仙人掌田」,但天然和工業生產的對立感依然強烈。

Jannis Kounellis展覽
日期:即日至2019年11月24日(星期一及公眾假期休息)
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6時
票價:10歐元
地點:C8RJ+6Q Venice, Metropolitan City of Venice, Italy
撰文、攝影:余日一
Copyright © 2019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