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攝影:鄭天儀 剪接:熊天賜
(部份圖片由「法國五月」提供)

Niki de Saint Phalle在她在十多歲時曾進過精神病療養院,
同時也對藝術產生了很大慾望,覺得這是能夠抒發內心黑暗的方法,我覺得她的作品很有爆炸力和感染力。── 林嘉欣

嘉欣連續第六年擔任「法國五月」藝術節大使。

一年一度香港的文化盛事「法國五月」(Le French May)藝術節蓄世待發。早前 #文化者 作為傳媒合作夥伴,與連續第六年擔任「法國五月」藝術節大使的林嘉欣(Karena)遠赴巴黎作深度藝術之旅,率先匯報今年的精彩節目。文化者將一連三日作系列報導,今日先介紹世界級展覽《20世紀藝術的傳奇:妮基‧聖法爾》,為「法國五月」揭開序幕。

史特拉汶斯基噴泉(Stravinsky Fountain)廣場

今年第27屆「法國五月」的主題是「旅程」,重點展覽將帶來約100件妮基‧聖法爾(Niki de Saint Phalle)的作品,在沙田大會堂廣場及展覽廳展出。我們在巴黎分別來到龐比度藝術中心、藝術中心附近的史特拉汶斯基噴泉(Stravinsky Fountain)廣場,那裡有16件不同形態的Niki七彩雕塑,還有由Niki好友開設的密詩朗畫廊(Galerie Mitterrand),由嘉欣帶隊欣賞Niki不同時期的作品,來一次不一樣的藝術「旅程」,與藝術節的主題呼應。

嘉欣帶隊欣賞Niki不同時期的作品,
右為密詩朗畫廊(Galerie Mitterrand)總監Jean-Gabriel Mitterrand。

集雕塑家、畫家、模特兒及電影製作人於一身的已故法裔美籍藝術家Niki de Saint Phalle(1930-2002年),肯定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女性及女權主義代表。她的人生悲喜交雜,其最著名的兩個系列作品也反差極大,包括以步槍射擊顏料石膏袋而創作的「射擊系列」(Tirs);以及以巨型彩色胖女體「Nana」為主題的雕塑系列。

《Adam et Eve》, 1985

「一場沒有死者的謀殺」

「我本身很喜歡她,首先是Niki的作品非常吸睛,顏色非常豐富,但你多看幾次的話,會發現其實她內心世界很孤獨。」嘉欣在Niki的七彩作品前訴說她的坎坷人生,特別諷刺。出生於法國保守天主教家庭的Niki,童年曾被父親性侵,母親也對她施以暴力,悲慘童年令她異常反叛,更被逼退學。18歲時她和第一任丈夫私奔誕下兩個孩子,同時出現嚴重神經衰弱,要住精神病院。

「她對藝術產生了很大的慾望,開始畫畫和行為藝術,她用很多現成的物資和材料放在畫布上,加上鐵網、膠樽和塑膠袋等再添上不同顏料,然後用槍射那些顏料,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創作和構圖,當時她覺得這是能夠抒發內心黑暗的方法。」這成了Niki喻為「一場沒有死者的謀殺」,也是她頼以成名的「射擊系列」(Tirs),該系列被視為1960年代最顛覆的藝術運動的圖騰。

《Tir》,1961

色彩豐富的作品背後,藏着心裡不安的陰霾,成為了Niki作品的風格,彩色胖女體「Nana」就是最佳例子。

當時Niki跟一位美國的演員Larry Rivers很友好,當時Larry的太太Clarice Prince懷孕了,Niki覺得她懷孕的身體很美,於是找Larry負責素描Clarice的樣貌,她做起塑造了Clarice身形的雕塑,開始慢慢演變了各式各樣造型的Nana,黑人、穿泳衣、藍色、跳舞、打筋斗的。

《Trois Grâces Fontaine》,約1999

纖瘦藝術家的巨大雕塑

我們走過不同造型的Nana雕塑前,作為兩女之母的嘉欣似乎有所感悟,說:「Nana是在歌頌生命的源頭:母親、生育、生命的誕生,所以我覺得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很美好的作品。」

嘉欣還提到意大利的Tarot Garden,那裡的花園有很多不同的大型的Niki的Nana雕塑,而且極龐大。「你可以穿梭由屁股進去,或由前面胸中間進去。很有趣是,她是一個很纖瘦的女藝術家,但她作品的規模都是很巨型的,當然她很受西班牙建築師Gaudi的影響,第一次去巴塞隆拿就被Gaudi花園所震撼,令她燃起做遊樂場的慾望。」

《Sphinx》,1989

Niki沒有受過正統藝術訓練,卻曾與多位當代藝術家合作,包括Robert Rauschenberg 、Jasper Johns、建築師Mario Botta等,當然還有她的第二任丈夫、瑞士藝術家Jean Tinguely,一生創作不止。大家可以從這次Niki在香港舉辦的首次個人展覽重温她的傳奇一生。

法國五月《20世紀藝術的傳奇:妮基‧聖法爾》展覽

地址:沙田大會堂展覽廳及沙田大會堂廣場
日期:5月5日至6月2日
時間:10:00-20:00
費用:免費

Copyright © 2019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