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人不能被取代。
世界上最熱廚房或許不在撒哈拉沙漠。近在咫尺就有一個,廿年來一直升珉,無數好漢進進出出,就是未見它建好。
5月「水都」陰晴不定,冷雨忽襲仍人聲鼎沸,毫不掃威尼斯雙年展觀眾的興。忽爾傳來《南華早報》一則要聞,比風雲色變更令身在水都的香港藝壇中人譁然。秋天前西九文化區將有人事大變動,五名重要管理人員將不續約,部份更是老臣子,包括資訊及通訊科技總監陳鳳英、拓展總監馬居廉(Julian Marland)、商務總監韋基信(Christian Wright)、技術發展主管Paul Hennig,加上早陣子已在社交媒體事先張揚去意的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他將於下月中離任。
風頭火勢,與親身赴威尼斯支持香港藝術家謝淑妮的西九CEO栢志高(Duncan Pescod)碰個正着,他大方邀傳媒茶敍兼「拆彈」。想當年一則震撼全城的娛圈「廚房宣言」,有人告白「唯獨你是不可取替」;幽默是,今日栢志高的「熱廚房宣言」,卻是反其道而論,強調職場「沒有誰不能被代替」,包括他自己。
M+博物館無疑是西九重點項目,栢志高強調會在明年落成,西九更在威尼斯雙年展舉行一個簡單而隆重的發佈會,向全世界宣佈M+即將誕生。西九管理局提供圖片 當年戲曲中心動土儀式,負責項目的建築師譚秉榮(左四)還未去世。
人才流失是常態 西九有Plan B C D
「誠然,這些事情發生了。我管理的是一個500人的大機構,規模更一直膨脹,每周都收到辭職信,初級員工、中級、高級員工都有,沒甚麼大不了的……在一家機構沒有誰是不能被取代的,包括我自己。(Nobody in an organization that is irreplaceable, I can include myself in there),唯一不可替代的人是董事局主席(唐英年)。」栢志高說,他並不會極力挽留想要離職的員工,唯一的不便之處是需要花時間尋覓新人才填補崗位。西九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不同人才和技能,所以流失職員或職員辭職都是常態,新職員的加入反而能為西九注入新力量,他亦歡迎有才能的離職人士回流。
「Lars Nittve(2016年離任的M+博物館行政總監李立偉)之後,我們聘請了Suhanya Raffel(華安雅),很棒的替任(wonderful replacement),增加了不同的維度,Lars擅長於開發設計階段,Suhanya適合在開幕階段,要勇於改變。」栢志高透露,陳鳳英的職位已找到替任人,茹國烈的接任人他也「心有所屬」。「我們總有拆解招數,經常有Plan B、C、D……」
西九為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1998年提出的大型發展計劃,但輾轉由發展、建造到高層任命都經歷多番波折。管理局成立11年以來,首兩任的行政總裁都是國際級的藝術管理專才,謝卓飛(Graham Sheffield)和連納智(Michael Lynch)算是為西九打響名堂,但兩人均告「水土不服」,未約滿便提早離任。2015年由栢志高接任至今,當時已被質疑外行人領導內行人。記得當年連納智及李立偉離任前,均稱對香港官僚感氣餒,栢志高上任後首度見傳媒時,曾坦言官僚文化是現實,冀西九成為最不官僚的機構,指自己一生都處理官僚文化,無懼與官員周旋。
耗資216億元的西九文化區再爆人事變動,外界最關心/擔心是包括藝術公園中央的「自由空間」(Freespace)加黑盒劇場及M+視覺文化博物館的開幕日期,會否進一步延誤?因為西九一直被嘲諷為「超支的大白象」,開幕無期。第一期開幕日期原定於九年前,迄今竣工並投入服務的設施只是今年1月正式開幕的戲曲中心。原計劃於2017年開放的M+博物館仍在施工當中,栢志高請記者放心,M+將於明年3月竣工,博物館準備就緒需要九個月至一年,即2021年開幕,「我們正在努力,也有時間表,只是不會嚴格執行,要求盡善盡美才開幕,否則反會浪費資源……因為除了經濟效益,我們更着重社會和文化價值。」
栢志高重申,按規模和複雜性而言,西九這類項目根本沒有特定的完工期限,只有內部期限,不認為有所謂的延遲/拖延。「西九每一項項目都需要花大量時間計劃、落實和建造,每一個建設都是獨特的,沒有統一的運作模式,因此這些大型及複雜的工程不是一兩年或者三四年就能完成的。若為了所謂的效率而匆忙地同時興建博物館、劇場、開發文化區等,只會造成人力資源短缺。
曾任房屋署長的栢志高自言,確切知道每棟樓的交付時間是甚麼,因為每棟樓都是大同小異,但西九不一樣。「西九項目每一件建築都不一樣,故只能有各自不同的日程,而且必須一次便做對、做好。」他認為,為了一個項目能夠以高水準示人,多花幾個月也是值得。世界上最糟糕的事,就是立刻建造一切(The worse thing in the world, would be to build everything at once)。」
談到西九常被嘲諷為「熱廚房」,栢志高顯然有話說。「你去餐廳,就算是一流的餐廳,它看起來也很混亂。要知道,人們正在做飯、開火,有人進進出出,才是一個好廚房。失敗的廚房是沒有活動的地方,沒有熱情,沒有熱誠。我不認為西九是一個熱廚房,我認為它是一個功能齊全的廚房(functioning kitchen),但仍然很熱。」
花27億元興建的戲曲中心,是西九最早投入服務的設施,今年一月正式開幕。 栢志高強調,西九對世界說得非常清楚,要來就來欣賞優質、另類的節目。
西九重任 將藝術水平再推高
今年剛好60歲、踏入「中年」的栢志高來自英國,2014年10月加入管理局擔任營運總裁,他於政府工作了33年,任職多個不同決策科/局及部門服務,包括前民政科、前保安科、地政總署、前市政總署、前政務總署、前公務員事務科/公務員事務局、旅遊事務署及效率促進組。2010年至2014年出任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房屋)兼房屋署署長。
一生只侍一僱主,他自言是個職場的「例外」,轉至西九確是他事業的另一個階段,縱然當初被指外行。「現在很少人像我般,做一份工30多年。我的西九同事們,大部份都從事過不同機構及或工種,這才是當代的生態。」
對於文化發展,他重申硬件並非最重要的部份,未來幾年西九的重任是確保軟件齊全。在香港當了至少30年觀眾、由社區表演到西方藝術均好的栢志高強調,「香港真的要把藝術推到一個新的水平。我們對世界說得非常清楚,來到西九就是來欣賞優質、另類的節目。」
公眾最關注西九不斷「追加」撥款淪為嚴重超支的大白象工程,栢志高2016年曾表示:「我們已在政府取得龐大的撥款。其實還有很多途徑來籌集資金,我亦曾經說,公私合營是其中一個可研究的解決方案。」
撰文:鄭天儀
攝影:余日一
*原文刊於《蘋果日報》《蘋人誌》: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529/20689962
Copyright © 2019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