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釋本有
本有9日就去日本山梨縣一旅館畫一個以素食為主題的短篇漫畫,同時和帶團到四國行腳,而在此之前要畫《#香港燈塔守護員父親》,這個漫畫的劇本也是我構思,即自篇自導自畫。
離開香港更了解香港
或許,任何事有了距離就會覺得更美好和看到全面,正如已離港十多年的我也沒想過這一兩年一口氣要畫有關幾個本地題材的短篇漫畫,想畫的原因當然是我本身「對香港的認識已有了一個具體,心靈也開始因修行而成熟」。
喜歡畫香港一些已普遍被港人遺忘的歷史,例如圖中的(版頭)《香港燈塔守護員》。香港有世界聞名的燈塔如橫瀾島,但已荒廢,昔日的員工宿舍亦缺乏保育。其實資料顯示,直到89年所有香港燈塔守護員才因爲設備全自動化而離開,即是說是不足三十年的舊事,按道理說應該有更多齊全的歷史資料和宿舍有保育,以供遊人參觀才合理。
遺忘的香港歷史
對一個在金融中心土生土長的人而言(包括我),往往都會覺得香港不過是彈丸之地(其實以城市面積計算香港這城市對比國內外的城市面積一點都不算小,還有山有海),所以只能是賺快錢的地方,有錢就可以買樓或移民,但再之後呢?香港不可以有更多本土題材的文學/漫畫/文藝電影?大家幾十年來看警匪片和千篇一律沒故事情節的武打漫畫還沒厭倦?
可能因為留過學又在國內十多年了,故開始想畫回一些屬於自身歷史的漫畫吧,其實這也是一個自我身分確認的過程,難道去模仿日本漫畫少女或運動體育題材漫畫?
香江歲月不留情
話說回來,發現自己故鄉不算小又有特色和很多歷史,也算得上是大福報啊。當然跟不少港人說這種話他們也不一定會明白,因為很多還沒長期離開過香港生活的人仍處於情緒混亂高度緊張狀態。知道是因爲自己以前都有情緒問題,主要原因是香港很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都不懂得教香港小孩子如何愛或認識香港?因為本土的人文教育和美學教育都很落後,可能是地產霸權造成吧。
我剛開始畫的《香港橫瀾島燈塔父子》,已還完了荒廢燈塔的所有建設,將重現燈塔看守員們工作場景,主角是一初中三年級少年,趁放暑期去燈塔探父親,他一向有點自卑,因別人父親都做郵差/警察/消防員,可他的父親不但少回家而且是燈塔看守員,心結將解開也迎來了新生!
畫好就通知大家,希望你們能接受。以上,合十。
(編按:畫僧 #釋本有 每逢星期一 blue Monday 開始,為 #文化者 讀者訴說《人間》智慧、處事之道,希望為眾生送上心靈雞湯(是素湯),在一星期的開端掃掃藍調,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