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兩年前由Google開發的人工智能 ( A.I.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程式Alpha Go,如何在棋盤上過關斬將嗎? 記得當時有網友搞笑稱表示恐慌,深怕終有一天A.I.會擁有自我意識並超越人類。正所謂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 ,說不定真的有可能迎接這天到來啊。
一直在電影界耕耘、曾獲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殊榮的藝術家 #黃宏達(Victor) 聞言,邊笑邊拋下二字 :「 Why not? 」 直言不怕 A.I. 威脅的Victor其實一年前已著手研發以 A.I. 繪畫水墨畫。透過不斷 「 教授 」 A.I. 繪畫水墨畫的基本功,再交給它自行發揮,短短一年間就曾把作品帶到台北展出。Victor最近更獲名酒品牌馬爹利挑選成為本年度的年度藝術家,並於6月尾開始於中環都爹利會館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展覽,展出Victor和 A.I. 「 合作 」 完成的作品。

從小到大與藝術密不可分
從視覺效果導演到現在成為全面的藝術家,Victor從小就在充滿藝術的環境下成長 :「 從小到大我都在紙紮店生活。我會觀察爸媽的工作,這邊黏黏貼貼,那邊又在做紮作。 」 慢慢長大,Victor也到了需要為前路而煩惱的年紀。後來他索性想想有甚麼科目有利出國升學,聽說工程好像出路不錯所以就選了。然而當時他沒想到,出國讀書的決定反而讓他對數字變得更敏感,間接成為了現在研究 A.I. 水墨的契機 :「 當時入讀了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在外國讀書特別的是,在大三讀主科之前要先修讀人文科目,像文學、設計、社會學這些,被文科包圍久了就忽然覺得數字很重要。例如心理學科目需要做實驗,其實也需要向多少人收集數據才能得出某些論述。 所以對數字的興趣也增加了。 」

至於與水墨的連結,Victor則說跟五年前替香港馬會製作的一支廣告有關。當時Victor作為導演,需要把著名已故中國現代畫家徐悲鴻的作品動畫化。Victor憶述 :「 當時對水墨畫這個領域不太在行嘛,唯有由零開始學習。花了幾個月做資料搜集,看他的畫,思考他作品裏的馬匹應該怎樣跑動和落色 ; 也有看書,了解水墨是怎樣一回事 ; 也嘗試掌握各大門派的風格 ; 後來也了解到徐悲鴻在中國新美術運動時期加上西方畫法,為水墨畫帶來新視角… 」 滔滔不絕的Victor表示這個廣告打開了他對水墨的興趣,更令他銳意研究3D水墨畫。
先教育它 再和它合作
回想一年前把水墨結合 A.I. ,Victor坦言就是想與別不同,「 不然我自己來畫也可以啊。 」 回想當初,Victor決定讓 A.I. 畫水墨畫,並聚焦在山水畫為多。所以Victor這一年來所做的,就是不斷灌輸畫水墨山水畫的基本知識給他的「 小朋友 」 —— A.I. Gemini。 「 其實所謂教授,就是輸入相關數據。世上所有東西都可以化為數據的。水墨畫的部分,其實就是要先令AI學會操控機械臂在畫紙上點墨、畫畫,甚至控制力度和粗幼等。 」

至於山水的部分,Victor笑言他們不是影印相片存入 A.I. Gemini,而同樣是把數據存入。 「 這就關係到它的自主性了。我們會提供方法給它去造山,而數據的生成是基於物理理論。例如兩個板塊撞成一起成了一座山、又下多少年雨會造成泥土侵蝕、水位升高又會做成海島的出現… 這是基本的世界創造理論。而它的自主性,就是在於 A.I. 裏的觀察器挑選甚麼角度去畫。 」 Victor解釋, A.I. Gemini 裏分生成器(Generator)和觀察器(Viewer)兩部分,觀察器會自行挑選心儀角度進行描繪。「 它像拍照一樣,根據黃金分割、三分理論等挑選角度,例如由上而下俯瞰或從側旁描繪。其實它畫水墨畫的原理跟我們寫生差不多,通常都是看完風景回到家在腦內重組,記起甚麼就畫甚麼。都是經過某程度的演繹和修飾而成。 」
生命也是數據 讓AI走自己的路

他在三個月前到倫敦辦展,除了山水,也嘗試以月球為主題。「一月的時候聽到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登陸,那裏因為數據無法送回地球 ,所以沒人去過。當時網上有很多高清相片,有地貌之類東西可以取材。另外在NASA官網可以找到很多數據,例如月球背面有多少洞等等的資訊。把月球的數據和嫦娥四號得出的紋理,再結合我原本的山水生成器數據便生成了十張畫,我稱這個系列的作品為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Moonscape》」 。
接下來的作品他希望主題圍繞生命「 其實生命也能化成數據。譬如海螺的螺旋紋理怎樣生成,其實能以費氏數列 (Fibonacci sequence) 解釋 ; 又例如樹林,樹林的生成也是有一個自然法則能夠依循,譬如雨怎樣下、風怎樣走等因素也會影響樹的生長,這都能化成數據解釋。 」
Victor自言不會彷效外國的A.I.畫家,讓 A.I. 學習人類的作品。他解釋有些做法是會把一萬張油畫存入 A.I. ,讓它學習作品裏的共通點,之後就像成果驗收一樣產生一張作品出來。Victor希望自己和 A.I. 合作產出的作品能維持強烈原創性,所以不會彷效這種做法。 笑言反而像 A.I. 啟發人類的Victor,覺得它們難以預測的行徑令人和 A.I. 間的互動性增加。

Victor表示, A.I. 科技還是持續在發展當中。未來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其實無法控制,倒不如讓 A.I. 自己走出新路線。他甚至預計未來 A.I. 擁有個人意識,自行走出互聯網的大海找資料也有可能,到時候 A.I. 就會真正成為獨立自主工作的個體 。
水墨作品聯展:《不一樣的山水》
展覽日期: 2019 年 6 月 26 日至 7 月 26 日
開放時間: 正午 12 時至下午 11 時
展覽地點: 都爹利會館(中環都爹利街 1 號上海灘 3 樓)
撰文、攝影 :熊天賜
Copyright © 2019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