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湯淺政明的作品《宣告黎明的人魚之歌》在被譽為「動畫界奧斯卡」法國安錫國際動畫影展勇奪最高榮譽水晶獎,隨之變得聲名大噪,就連殿堂級動畫大師宮崎駿都稱他為鬼才,對其作品拍案叫絕。由湯淺執導的新作《浪尖上的約定》將於8月29日登上銀幕,看慣宮崎駿的清新自然或新海誠的唯美細膩的你,又能看懂湯淺政明的光怪陸離嗎?

湯淺政明新作《浪尖上的約定》以港口小鎮為舞台,描繪年輕消防員阿港,與大學生衝浪手雛子之間充滿命定緣分的愛情故事

《浪尖上的約定》由《貓之報恩》的吉田玲子編劇,戲中人物由GENERATIONS from EXILE TRIBE主音片寄涼太、《愛上謊言的女人》川榮李奈、《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松本穗香和《在咖啡冷掉之前》伊藤健太郎等配音。《浪》更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獲得最佳動畫金爵獎及Fantasia國際電影節獲得最佳動畫。

湯淺政明的另類視角

當今世代,凡事都講另類。音樂有另類搖滾,攝影界有比Lomographic及Lo-fi更有想法的拍攝、電影也有文青專屬的cult片,而筆者認為湯淺政明的動畫可說是動畫界的另類。文化者去年跟湯淺做過訪問,他表示很欣賞各著名動畫師的創作,與此同時希望擺脫常規,開拓獨特而嶄新的手法講故事。湯淺早年是經典動畫《蠟筆小新》及《櫻桃小丸子》的原畫師,這個身份成就了今天的湯淺式動畫。原畫師又稱主鏡動畫師,是動作設計者,按照分鏡圖來設計稿件,並且對鏡頭攝影有所認識,而湯淺就喜歡將真人電影的拍攝的手法融入動畫:電腦特技、實拍相片、縮時攝影等屢見不鮮。湯淺近年作《心靈遊戲》、《乒乓》、《四疊半神話大系》的視覺效果都在動畫界嘖嘖稱奇,新作《浪》亦有大玩各式真人電影的拍攝效果。

雛子與阿港火災後相遇

在《浪》的開首,女主角端着做好的早餐,走進堆滿紙皮箱的房間準備慢慢享用,湯淺劈頭採用廣角效果,突顯空間感,主角的手腳拉至變形,趣怪的動態反而增添一份獨有玩味;動畫中段更不時使用《蠟筆小新》式的跑動鏡頭轉換,以背景帶動人物的方向,是動畫電影中少見的呈現手法;毛巾實照突然交融在在虛構的動畫中,營造出如真如假的層次感;而在女主角焦急地奔上長樓梯求救的情節更採用長鏡頭(Long Take),將近二十秒的長鏡令緊張的氣氛升溫。整部動畫將電影拍攝手法發揮得淋漓盡致,如此超越2D動畫的玩味和動感實在教人腦洞大開。

拋開界限 走進湯淺的異想世界

「呢個位唔make sense。」是我近來最常聽到對電影的評價。似乎劇情是否合理已成為觀眾的基本評審準則。確實許多日本的動畫作品中,對故事的結構或所涉及到的相關知識是相當嚴謹的。例如看宮崎駿的作品,情節環環緊扣,在主題中注入深刻的思考,反覆追問人與自然的關係,《千語千尋》背後所隱喻的日本雛妓悲歌至今仍發人心省;縱使新海誠的《你的名字》表面上是愛情及科幻故事,但當中加插的平安時空理論亦是有根有據。那麼湯淺政明的《浪》又有何跑出之處?

「《浪尖上的約定》是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題材較我的前作為簡單,希望為自己打開新天地,我有意令電影比較容易欣賞。」湯淺說。《浪》的故事淺白明快並流露着湯淺的無邏輯性表現主義,容許不合理的存在,例如沒有固定形態的水、男主角遇難後可以在水裏重生等。觀眾在欣賞的時候沒有太大的負擔,不用顧慮是否錯過了甚麼重要的訊息,亦不用時刻挑剔劇情的對與錯,放空腦袋讓自己跟着湯淺的思路走。「在角色方面,消防員和滑浪選手的世界是我本來不認識的,在探索他們的生活形態和繪畫他們的過程中,我時刻都樂在其中。」湯淺解釋,顯然他對角色甚至故事的設定沒有留下絕對的答案,一切都從他探索的過程中演變出來的。

不論是動畫的風格及至劇情的梳理,《浪》所表達的訊息也貫徹了湯淺的動畫世界觀。「如果一直在沉在水中,就永遠無法站上浪尖。」不是別人困住了你,是自己困住了自己。不受常規所限,一切皆以表現力為依歸,拋開十萬個為甚麼的束縛,就能看懂湯淺政明的另類。

撰文:陳昶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