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北歐設計家具大行其道,可能大部分人家裏都有一件,台灣北歐家具收藏家兼臣爵傢俱創辦人黃琪晃 Eric 直言,IKEA 為台灣北歐家具收藏幫了個非常大的忙:「它讓北歐設計進入了每一個人的家。」

Eric 十分喜歡北歐家具的設計風格,他半開玩笑說早在他爺爺奶奶那個年代,其實家裏也很多木製家具,只是那時候的設計風格還是比較老派。十年前,他開始自己買北歐木家具回來自用,他說:「因為喜歡,所以去找北歐風格還有甚麼樣的家具,慢慢就開始研究。」不自覺地就伴隨着北歐家具在台灣的市場成長。
本為丁雄泉 意外收藏北歐家具
那天到舖內和他做訪問,看見他店中掛着兩幅丁雄泉作品,色彩豔麗和黑白的作品配上樸實的北歐家具都意外地配合,而他收藏的第一件北歐設計家具,原來亦因為丁雄泉而遇上。數年前一次在哥本哈根的拍賣場上,Eric 投下了一張酋長椅,其實他本來是為了去投一張丁雄泉的作品。
用兩百萬台幣投了一張「丹麥設計之父」Finn Juhl 在1949 年聯同工匠Niel Vodder 一手打造的第一代酋長椅 Chieftain Chair,他現今回看依舊覺得自己瘋狂,可是更瘋狂的是兩三年前,拍賣場上出現了同一款的酋長椅以約2,200萬台幣下鎚,短短幾年漲價十倍有多。
北歐椅子設計由酋長椅改變
提到這張酋長椅,Eric 滔滔不絕地說了背後故事。酋長椅前後分了5個生產版本,而當中第一代是最重要而且珍貴。第一代的酋長椅於1949年面世,用上巴西玫瑰木這種價格高昂的木材,是當時北歐宮廷貴族或富商才能負擔的木料,但因生長速度慢,及人為棲息地破壞等種種不利因素,時至1992年已宣佈嚴格限制其商業貿易用途。

除了木料特別,製作上亦非常講究,據資料記載當時由工匠Niel Vodder 全人手製作,只生產了八十多張。而設計上,Finn Juhl 可謂改變了現代歐洲椅子的設計,Eric 說Finn Juhl 本身是位建築師,他參考了中國明清椅子的設計,認為結構本身是非常美的,而線條亦是非常有力量的:「酋長椅當初的設計有名是因為它打破了一個觀念叫骨架外露,以前1940至1950年代的椅子應該是所有骨架包覆在裏面,像沙發一樣。」除此之外,Finn Juhl 還打破了一個傳統設計理念,將坐椅分離,令椅背跟椅墊中間有鏤空的位置,讓後面的支架支撐椅背,而下面的支架支撐椅墊。
尋找家具之旅
Eric 由收藏變成事業,他自言甚是享受:「你如果看到TLC 有個頻道,就是人家開台車然後去尋寶,我就像那樣。」說起來他非常興奮,他出發前會先在當地登報,然飛到阿姆斯特丹租一台貨車,一路開到挪威去,以中間看到喜歡就付錢,搬上貨車繼續旅程。
這個過程他覺得很好玩,同時亦是自己眼力的考驗:「當你進去一個人的家裏時,說不定他給我看這張椅子我覺得還好,但我知道另一張是寶,也有可能這一次旅程沒有找到甚麼都有可能。」但他有一個原則就是不會收購木頭斷掉的家具,因為他希望大家把家具買回去不是擺,而是使用,如果你每天使用曾經斷掉的家具,其實也不安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