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遠於3年後才落成,但在建築落成前,率先於今天正式展開的典亞藝博2019 設展,面向觀眾。

展覽規模不大,設了三個空間 ──「可望、可遊、可居」,短短十分鐘的時間卻讓我覺得非常地道,而團隊亦為香港和館藏設立了新的關係。
先是「可望」部分,左邊以中國北京故宮的四季景色配以右邊香港四時景象,中間立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建築模型,營造對話感覺。這部分以意景作主導,感受因人而異,但躍躍欲試的野心我並不反感,但整個展覽我覺得越後越精彩。
來到「可遊」的部分,一邊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國畫藏品,一邊是香港的山川景緻畫面,兩者並行而立,展示了策展團隊對香港及博物館藏品的熟悉。國畫寫意的山川河流與香港郊野山線類近本身並不出奇,但憑畫去找出實景拍攝的毅力,以及將實景化作國畫的呈現手法,我覺得有種樸實的美,是相當貼地的設計。

而另一面牆的「可遊」部分,以顏色作主導,館藏配對香港日常生活景物,從中拼湊出兩者共通的色調,簡單直接呈現生活的美,成功將珍貴藏品撕掉高高在上的標籤,平民化地呈現。

最後「可居」的部分,借用能寫出各種不同字體,卻又能保持強烈個人風格的國學泰斗饒宗頤大師墨寶以影像呈現。饒老精通梵文、希臘楔形文字及楚漢簡帛等文字,可謂學貫古今中西,而他所寫的文字不論是何種語文均能保持自身風格,故人們都說他的文字自成一體為「饒體」。
這部分只用上饒老好幾萬份墨寶中的30字中文「饒體」,我問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王伊悠博士為何不用甲骨文等古文字墨寶,她答道:「我覺得饒宗頤是一位國學大師,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希望創新,饒大師的『饒體』就是創新,我認為現當代的文化人最重要的不僅是學習傳統,更重要是學習傳統後要創新。」
王博士提到當中的兩句其實也體現了他們的決心:「裂破古今 橫行天下」,這是饒老的名句,同時亦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方向,追求創意、創新的方式呈現藝術,用新技術和新方法處理舊學。

日期及時間︰2019年10月4至6日(星期五至日)上午11時至晚上7時30分
2019年10月7日(星期一)上午11時至下午6時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3,典亞藝博2019 展會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區D18
座談會及公眾講座︰展覽廳3,典亞藝博演講廳
工作坊及表演︰展覽廳3,典亞藝博 2019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區D18
撰文:余日一 攝影:陳昶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