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表達方式無數,就算用同一種媒介傳達意念,呈現方式和着眼點亦有所不同。在香港孕育出的兩位年輕人鄭睿清和康芯瑜,獲得藝術獎學金後分別選了修讀動畫設計和建築,今次在聯展上呈現海外留學歸來後的藝術狀態。兩位同樣以手繪線條創作作品,但就以時間流動和定格狀態的分野留給觀者一片想像空間。

香港動畫設計新力軍

鄭睿清畢業於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香港分校(SCAD)藝術動畫設計學士學位課程,動畫設計在香港可謂冷門學科,純手繪的動畫一般以1秒24格的方式播放,簡單來說就是1秒播放24幅畫作;而鄭睿清的作品以1秒25格的方式呈現,使動畫的流暢度與一般電影片無異。

動畫創作人鄭睿清

她2017年製作的彩色動畫作品《What’s Out There》,運用傳統的手尾呼應的說故事模式。故事設定未來世界人們在陝小的火箭空間生活,一個小男孩因為窗外一隻飛鳥而觸法好奇心,可是最終還是被人強迫專注於知識研究上。鄭睿清形容:「這是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故事,即使外面的問題更大,但人們卻被迫專注於自己更好的未來之上。」

鄭睿清於展覽《線韻》展出作品《What’s Out There》

高壓的教育制度和孩童與野外環境的隔離,這一切都仍如當下我城的縮影,是一個不斷的循環。而從她其他作品均見的簡約柔和繪畫風格,沒有強調物與物之間的光暗關係,走的是故事型的動畫創作路。

同場展出多段鄭睿清製作的動畫

建築規劃與食物的關注

沒有動畫的時間流動性,畢業於英國巴斯大學建築學學士學位課程的康芯瑜,卻反而用建築設計捕捉時間的流動。

建築設計師康芯瑜

英國古城Bath 的一條古老街道於二戰結束後至今仍未曾修整,完整記錄了一個歷史的時間點。康芯瑜預想重新設計該街道為食街,藉由香港的「識食」文化希望將各地的美食文化匯聚起來,同時可以吸引世界各國人士到來。康芯瑜說:「我覺得如果可以以活化建築的形式將個概念引到香港應用會比較有效果。而這個概念最大的目標是飲食文化以及知識的傳承,如果活化建築項目可以讓香港舊有建築恢復生氣傳承下去,亦會比較貼緊大眾。」

康芯瑜將設計命名為「百味坊」

而世界各地人口上升,糧食危機亦引起了人們對食物的注意,食物自給率及食物安全這兩個問題亦是當中的重點。這個概念設計康芯瑜更加入了一個可種植的花園讓大眾可以參與其中,希望提醒大家留意食物生產過程,令設計不止於商業,額外添上教育意義。

「線韻」九龍倉藝術獎學金計劃 ─ 畢業生聯展 2019
日期:2019 年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17 日
時間:上午 11 時至晚上 10 時
地點:「海港城美術館」尖沙咀海港城海洋中心二階 207 號舖

撰文:余日一(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