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肆虐之下,藝文團體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面對大眾足不出戶的情況,藝文界又如何自救?本地及海外藝文團體近日相繼推出網上展覽及表演,譬如世界大型藝博會Art Basel將於月尾舉行首個網上藝博,這樣的做法或是疫情下最可取的抗疫點子。而文化者就為大家羅列一些亞洲和歐美的網上展覽,予公眾安坐家中欣賞。

本地藝團推網上平台

雖然本港並未推出官方的網上展覽,但本地不少藝團已自發推網上平台,實行民間自救。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近日推出全新網上平台,以點播形式(On demand)觀看舞團的作品,包括一系列新作:桑吉加的《Re-Mark》和黃狄文的《小龍三次方》;當中亦不乏經典作:譬如桑吉加的《那一年.這一天》及黎海寧《Plaza X 與異變街道》,每套作品均需付費觀看。舞團亦特設網上教室,遙距的教學方式讓同行可以在家中或各自各的地方繼續練習。而本地戲團「影畫戲」亦在另一Facebook專頁「Stagetv Theatre Fans 劇場粉絲」播放新作《一絲不掛》,讓戲迷先在網絡世界止戲癮。

「影畫戲」在另一Facebook專頁「Stagetv Theatre Fans 劇場粉絲」播放新作《一絲不掛》(網上截圖)

網上免費看各地博物館展覽

不少國外的博物館及藝術館早已推出網上展覽,從虛擬實境、真人影音、音樂文字等讓公眾走訪展區每個角落,並多方面解構展品。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動「無牆博物館」超過10年,如今大派用場。博物院透過結合影音及3D技術讓公眾自行賞析,其中著名作品「翠玉白菜」也可在手機360度旋轉觀看。

國立故宮博物院在Google Arts and Culture新增4款Google線上展覽(網上截圖)

國立故宮博物院近期因應疫情,再於Google Arts and Culture平台擴充了200多件精選文物的高解析影像,並新增4款Google線上展覽,包括:清朝康熙文物《龍藏經》藝術之美、北宋山水畫展《行旅山水》、或仇英畫展《漢宮春曉圖》。故宮近期特展「國寶聚焦」與「四方來朝—職貢圖特展」也推出線上展覽,由「國寶聚焦」認識美術史中赫赫有名的一時之選,亦可透過「四方來朝—職貢圖特展」專屬網站,古今對照地一窺描繪邦交國、藩屬國與邊地部族的圖像。

國立故宮博物院網上特展《國寶聚焦》(網上截圖)
國立故宮博物院網上特展《四方來朝—職貢圖特展》(網上截圖)

而中國的各大博物館亦陸續開放網上展覽功能,讓公眾用指尖走訪展館和觀賞藏品。據悉,首批博物館網上展覽多達50個,譬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推「全景故宮」,公眾可以一覽空無一人的紫禁城,或隨意空降城內任何位置,避免以往人潮擁擠的情況。

北京故宮博物院推《全景故宮》(網上截圖)

而在海外網上展覽方面,英國大英博物館設有非洲、大洋洲和美洲、古埃及和蘇丹、亞洲、歐洲等10個展區,館方亦在官網提供精選館藏照片,並附有詳細介紹。值得一提,大英博物館還提供館藏3D模型,不僅可以360度觀看歷史文物,還可3D列印放在家中欣賞。

英國大英博物館館藏3D模型,只要並非商業用途,公眾就自行列印(網上截圖)

以網上娛樂互動性質而言,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做得不錯,他們竟開發了小遊戲予公眾「邊玩邊學」。

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開發小遊戲「200 and +」予公眾邊玩邊學(網上截圖)

其中一款名為「200 and +」的遊戲相當有趣。在歷史上,不少女藝術家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在畫作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而「200 and +」的遊戲就讓玩家尋找歷史上由女藝術家完成的作品。玩家在遊戲中會代入一眾女藝術家身處的時代,透過與女藝術家的對話,了解不同作品的創作背景和過程。為玩家帶來歡樂的同時也試圖引發思考,希望大家重新審視女藝術家在藝術史上長期被忽視的事實。

普拉多博物館是西班牙最大的美術館,收藏從14世紀到19世紀來自全歐洲的繪畫、雕塑和各類工藝品。由於是繼承皇室珍藏,因此普拉多博物館在19世紀末期被譽為「世界四大美術館」之一。

博物館在官方網站上展出了1900多件藏品,還可以先睹3700多件沒有展出的藏品。除此之外,普拉多博物館製作了一條「時間線」,讓公眾以時間為線索了解藏品,每一件藏品都被記錄在漫長的藝術史長河之中。

相關連結:
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網上節目平台
Stagetv Theatre Fans 劇場粉絲直播平台
Google Arts and Culture(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網上特展《國寶聚焦》
國立故宮博物院網上特展《四方來朝—職貢圖特展》
北京故宮博物院《全景故宮》
英國大英博物館館藏3D模型
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小遊戲《200 and +》

撰文:陳昶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