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過去近一年,我們看過很多攝影師選擇「影抗爭相」,為2019年重大事件提供多角度紀錄。近來終於出爐的「2019年國家地理會德豐香港攝影大賽」得獎作品,雖然整體作品都彷彿不能避免地像被愁緒和低氣壓包圍,卻只有一張主題明顯圍繞去年的社會運動。
我想並非攝影師們不關心香港發生的大事件,而是這個城市的變化實在急促且多樣。在社運事件以外,去年在香港不同角落發生過的種種零碎都市日常片段,你也有察覺到嗎?這次得獎的作品正好為那些可能被遺忘的生活面向平反。
2019年比賽的攝影主題是「香港故事:自然,城市和人物」。除了以此三組別分類,也另有手機攝影及黑白攝影共五組別。而五組別在去年合共收到三千件參賽作品,除了本地參賽者、也有來自澳門、台灣甚至美國、西班牙及匈牙利等地。
誠如其中一位評審、名自然生態攝影師蘇毅雄(Samson)所說,攝影作品除了在急速的時代脈搏裏描劃港人生活點滴,由擁有不同生活體驗和視野的攝影師拍下的照片也為得獎作品增添多樣性,為香港補充更完整的面貌。例如以日落映照流浮山特產金蠔的「集結」情景,相信平常不是為都市人熟知的場面;又或者每年的長洲太平清醮,搶米雖已成多年傳統習俗,但眾人蜂擁狂搶的一刻有多壯觀卻未必曾被記下(「搶紙巾」倒是悲哀地成為了今年初的都市日常…);甚至去年沒多少人有心情注意的盂蘭勝會、當中極具氣勢的「恭送鬼王」儀式,都在這次得獎的作品裏通通呈現,為2019年香港民間傳統歷史「歸檔」(archive)作貢獻。
除了自然組作品的日落日出提醒我們香港也能如此壯麗、城市組作品投射香港城市景觀原來能如此平常但美好;另外讓人感到驚喜的,則為著墨於城內人百態的人物和黑白攝影組作品。除了本來就「甜到漏」的謝漢明作品《甜蜜咖啡店》,也有攝影師捕捉到能突顯香港人獨特「疏離式親密」的作品。像黃昌偉的《 A very good way to space out》紀錄了某天地鐵裏的一幕,車廂裏的香港人雖然各自忙碌,卻因為身分的相同而產生一種異常親切的溫馨和共感,這種不會老土地明言的「香港人浪漫」讓人非常回味。
展覽即日起於尖沙咀海港城海洋中心二階207號舖「海港城·美術館」,展出至4月19日,免費入場。
完整得獎作品:https://www.hkphotocontest.com/zh/news/
【2019國家地理會德豐香港攝影大賽得奬作品展】
日期:即日至4月19日
地點:尖沙咀海港城海洋中心二階207號舖「海港城 ‧ 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