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者創辦人鄭天儀的著作《地方營造-重塑社區肌理的過去與未來》近日獲頒第二屆「香港初創數碼廣告企業 X 出版宣傳支援計劃」「數碼廣告(出版類別)比賽」優異奬,恭喜!此書以「地方營造」(place making)為主題,透過13位香港地方營造幕後英雄之談,回顧及探討未來在公共空間的新嘗試及舊建築活化項目的可能性。

就着「地方營造」的課題,作者亦延伸在不同媒體發表想法,最近新鮮出爐的有刊於《CEO x Entrepreneur》的專欄文章「中環大遷徙 香港需要CBD 2.0嗎?」

【中環大遷徙 香港需要CBD 2.0嗎?】節錄

很難想像,經過社會運動加疫情洗禮,地價冠絶全球的中環黃金地段頓成結界,昔日一盤難求的中環甲廈最新空置率升至逾5%為近7年新高。反映經濟寒暑表的老牌畫廊竟也捱不住紛紛大遷徙,賣古董的荷李活道凋零冷清,我見猶憐。

近年看到不少大企業也因為吃人的租金和逼得太緊,而遷離中環,有的搬到「起動中」的東九龍,有的獨愛西九龍,當年摩根史丹利便率先月租千萬搬入租金貴絶九龍的九龍站上蓋的環球貿易廣場 (ICC),其他租戶還包括瑞信丶荷銀和標普等。

CBD遷移,是城市發展的自然延伸。倫敦的銀行街,由於樓宇密到連插針都難,拆卸重建也找不到新空間,政府於是把舊船塢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用來做第二CBD; 上海外灘也是經典一例,改革開放以後,上海的發展重點轉到了浦東新區,甚至由CBD升級為CAZ(中央活動區,Central Activity Zone)。

香港若出現CBD 2.0,它會具備怎樣的條件?

我認為首要它會出現在本地與區域的交通樞紐。此外,它必會兼具商業和公共設施,例如公園、公共空間、文化和娛樂設施等,這是舊有CBD未能及早設計與參建的。當然,它也必須出現於有可持續發展性的區域,因為城市需求日新月異,嶄新規劃之地自然要有兼容性和聯繫鄰近區域的能力。 如此看來,擁有機場快線、西鐵及東鐵的西九基本因素似乎較為適合⋯⋯

節錄自《CEO x Entrepreneur》 399 / AUG 2020有興趣不妨買本睇睇,支持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