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連手錶都沒有,也沒有手機。如果你們沒有事幹,千萬不要滑手機,打開書,讀書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 蔡志忠

自小看蔡志忠警世漫畫《莊子說》、《禪說》長大,想不到今日看到他「落髮」少林寺,竟然自己也感到一種亂世釋懷的感覺。
72歲的台灣一代漫畫家蔡志忠,依永信大和尚為師,今早九時在少林寺藏經閣舉行皈依儀式。三刀剪下,青絲瞬落,蔡志忠換了名字和身份,入佛門成沙彌,法號釋延一。

15歲中途輟學後,蔡志忠隻身到台北,開始了漫畫人生。1977年白手起家,創立遠東卡通公司。1981年,另創龍卡通公司拍攝了《七彩卡通老夫子》、《烏龍院》等卡通電影,《老夫子》曾獲金馬獎最佳卡通電影長片獎。1983年,開始在各報刊發表四格漫畫作品,並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日本的報章長期連載。
多年來,蔡志忠潛心研讀中國古籍和佛書,以淺白文字和圖,繪出膾炙人口的《莊子說》、《老子說》、《列子說》等100多部經典漫畫,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多種語種版本出版。
原是天主教徒 醉心中國儒釋道思想
蔡志忠原是天主教徒,卻醉心中國儒釋道思想,尤其看輕名利權貴的道家。
複雜難明的大道理,落到蔡志忠手上都變得淺白易明,他總括儒家的重點是人與人的關係;道家講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禪宗佛學是說人與心的關係。
他曾以莊子說明做自己的重要。「道家很有自信,認為做自己是人生第一目標,像莊子著草鞋也過得很自在,他寧可做在泥巴滾動的烏龜。」
談到成功,蔡志忠又曾表明:「我們有幸來這個世界嘛,總不能空走一回啊。人什麼都帶不起,我們死了以後15年後認識的朋友也死了,50年後沒有人記得我們了。你的錢帶不走,你留下很多錢就是讓小孩祈禱讓你趕快走,然後也害死了他們不能成為他們自己。」
他又提到《金剛經》5176個字都在說一個字:「空」。「空是無相,曰空。當下就是天堂,好像沒有時間概念,接近零又不等於零,那是禪。」

不要為欲望委屈自己
他常提倡一點予只管忙與賺錢的都市人:「不需要為多餘的欲望,委屈自己的心智。」對於成功他看得很開,對於錢財,蔡志忠認為沒有什麼能比得上投資在自己的心思與腦袋。
「我不曉得世界上還有什麼比讀書投資報酬率更高。成功就是你做出了什麼事,而這個事讓多少人多長間獲益。」

其實,早在30多年前,蔡志忠便跟山少林寺結緣。1984年他正在日本東京畫六祖壇經,當時東京池袋戲院正在上演李連傑主演的《少林寺》,看完電影後他很想將來有機會要拍動畫少林寺,那時更畫了一本少林寺四格幽默漫畫。
2006年,蔡志忠來到少林寺參加第一屆少林論禪,並為「蔡志忠漫畫碑」揭幕。此後,蔡志忠多次赴少林寺參加活動,和少林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最後更選擇落髮皈依清靜地。
撰文:鄭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