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年底,總有不少人會回顧一年來做過的事,是否能令自己無悔驕傲。然而每年都按照所謂的目標(或者盲目地)衝衝衝,內心又有否跟得上迅速的腳步?
面對累積過10萬的追隨者,文藝平台StoryTeller主理人李凱儀 Alice坦言,越來越有感透過平台向觀眾發放的故事,如丟出海的一拃沙,稍縱即逝。在演算法下,暢所欲言的環境明顯多了複雜的計算。Alice便選擇在充滿變化的2020年末回歸初心,嘗試在線下集結藝術家的作品,以多樣的實體方式繼續說故事,提供讓觀眾停下腳步,觀察內心的機會:「想同大家喺2021年之前,好好諗清楚個心想點,自己又想成為點樣嘅人。」

出口不再見希望
StoryTeller是標謗「說故事」的網絡平台,2017年成立以來無間斷接受讀者投稿,也堅持每天都以文字和插畫送上短故事。3年來刊出過超過1000個故事,Alice認為故事可以虛構,但情感可以真實,這是說故事最吸引的地方。
然而近年香港環境產生巨變,去年更可說是社交媒體資訊爆炸的高峰。激烈的社會氣氛下,需要慢吞細嚼的短篇故事作品,彷彿越來越難以傳遞到觀眾心裏,依仗社交媒體凝聚讀者的Alice直言曾為此而十分迷惘:「連我私人帳號都已經無更新好耐喇,但我自己本身係經營社交媒體…」一直在不明朗的環境裏摸着石頭過河,直至今年疫情令所有人腳步放慢,Alice終於也不得不赤裸且直接地反思平台未來經營的路向:「今年特別想停低,因為覺得好多嘢都控制唔到,社交媒體好似唔再係出口。」
-1-1024x576.jpg)
說故事沒有固定形式
誠實叩問過自己的內心,Alice似乎有點眉目:「可能係做實體嘢,因為想同觀眾有實際嘅交流。」來到年底,正好是讓忙足一整年的大家稍作喘息,在新一年來臨前思考前路的機會。時機成熟,Alice集合了這幾年間在平台上反應不錯的故事,並找來16個藝術單位以不同形式交出相關創作,攜手說一個「探尋內心」的故事。從故事裏提供觀眾觀照內心的機會是展覽的目標,Alice自覺說故事的手法可以不只一種。所以展出的,除了平台一直以來習慣結合文字和插畫家創作的短篇故事,也有複雜如照片燈箱,簡單如一張寶麗萊照片,一幅畫;甚至抽象如一株植物或是一首歌…

部分單位述說的是自己的故事,也有的是關於這個城市的故事。Alice對波蘭藝術家Mateusz Kolek的香港系列畫作尤其喜歡,除了因為其結合AR(擴增實境)技術的呈現加強作品的生命力,還因為其對這個城市令人動容的熱愛:「佢第一次嚟香港只係逗留咗兩日,當時佢係因為有嘢做而經過。不過喺佢眼中,每行一條街都覺得入咗去王家衛嘅電影入面。」Kolek在那兩天不曾帶過手機出門,所以不斷在城市裏步行遊覽,以雙眼和畫筆作記錄;在我們眼中再平常的街角巷尾,在Kolek心中都是最美好的瑰寶:「連我哋自己都未必會有呢一種感動,一個外國人俾到呢個城市嘅忠誠度竟然係咁高,好似提醒埋我哋呢個城市都好靚咁。」在身邊充斥出走聲音的當下,腦中響起的是LMF的舊作《返屋企》。

紮根現實
忙足一年,在充滿低氣壓的社會狀況下籌備展覽,終於展出成果卻又遇上第四波疫情… 由心灰意冷到迷失再提步,百轉千回,就像Alice這幾年自立門戶的心路歷程。然而走着走着,此刻的Alice好像對心之所向越來越堅定:「實體,紮根現實嘅嘢,係我現時好肯定自己鍾意同想做。我亦希望可以做到令人紓壓嘅嘢,而唔係網上一閃即逝或者速食嘅內容。」強調網上平台和社交媒體會繼續營運,Alice此刻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好好運用累積的過10萬追隨者,在線下交流想法,繼續創作。
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有故事就會洐生創作。無論在多困難的環境,只要與觀眾的頻道對上,說故事和接收故事的關係就能成立。此刻的Alice,是這樣相信的。
The Heart Seekers
展期 :即日至12月20日
地點: 2/F PHVLO HATCH(深水埗黃竹街13號)
開放時間: 10:30 – 18:00(Mon – Sun)
撰文、攝影:熊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