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場前,店員給了我一枝花。隨身攜帶着,當時直覺有如參加喪禮。
展場360度均被一幀幀染了色的詭異香港街景圍繞,觀者卻置身在充滿生命力的植栽裏;眼前投影幕在放的,是哥哥張國榮的經典舊歌,我腦裏響起的卻是林宥嘉的《壞與更壞》。在悼念與祝賀、死亡和出生間搖擺不定,創作者蔣雅文複雜的情緒,彷彿在場內四處逃竄。
作為創業者,蔣雅文理性得很,曾明言不論賺蝕也設限期叫自己適時抽身,說關店就關店,從台北遷回花東;作為台港自由人,她也常自在地往返兩地。清楚人生的選擇與限制,蔣雅文似乎在台灣過着消遙得讓人稱羨的人生。然而遇上無解的難題,第一時間在她腦中出現的避風港,始終是香港。

一年前是香港剛經歷過劇烈動盪,同時正值疫情開始嚴重的時期。當時正處低潮期的她卻選擇回港,人人都說蔣雅文痴線:「但每次喺我筋疲力盡嘅時候都會返香港,呢個係一個可以令我真正充電嘅地方。」去年1月到埗,蔣雅文帶着「流離浪蕩」的心情在街上拍攝,她拍下的畫面,有戴上口罩在「唔使上淘寶、唔使去深水埗」的手機用品店選購的人們、空蕩蕩的嘉年華和大排檔、甚至在藥房搶購口罩的各種疫下生態。邊攝影邊觀察,蔣雅文原本晦暗的心情,漸漸添了些色彩:「嗰時鑽牛角尖,但喺更加大嘅困難面前,望住大家咁努力去求生… 我諗所有不可逆嘅困境,都可以激發起人嘅勇氣、韌性同潛能。」

抱着感恩的心情在疫情下完成這次展出的攝影作品,蔣雅文自覺原本想不通的問題實在「不值一提」,更啟發她作出比返港更痴線的念頭:「我將底片直接浸喺粒粒橙汁、維他奶同竹葉青等等…」常人把底片浸在化學藥水裏進行沖曬,她卻把底片以高溫浸泡在這些被她稱為「回憶」的媒材裏(還有不能公開的媒材,請大家自行到現場發掘彩蛋),破壞感光塗層;她直言這次彷若作了一次「天理不容」的實驗。

經沖曬後的照片呈現詭譎卻燦爛、帶點日本大行其道的地獄風色調風格和紋理,搭配某些照片失焦和重曝的攝影效果,與香港的氛圍意外地匹配。正如被她「糟質」過的底片看似已不能再用,她卻死不信邪堅持沖曬,結果得到意外的驚喜。「可能年紀大,喺我個年代如果有嘢壞咗,會習慣先嘗試去修理;如果師傅同我哋講冇得救,先會考慮買過新嘅。」蔣雅文認為物件、社會甚至與國家一樣,其擁有的傷痕並不代表缺陷:「反而係證明,一啲我哋一齊渡過咗嘅嗰啲歲月。」定居台灣的蔣雅文,眼看着香港的變化越大,心裏與她的牽絆反而越發緊密。
「研習於失敗,維持歡快,才是崇高境界」林宥嘉唱的,也是蔣雅文的心聲:「一樣嘢嘅『變質』係常態嚟,我哋喺無辦法控制嘅情況下接受呢啲『變質』;咁惟有同佢鬥長命,睇吓究竟結果係真係壞晒,定只不過係變得更加靚之前嘅過程。」她在導賞語音的最後,留下了這句寄語,送給各位香港人。
《浮游》攝影展
日期:即日起至2021年1月17日
時間:12:00 - 19:00 (逢星期二休息)
地址:九龍深水埗大南街196號地舖 小房子 by Prff
撰文、攝影:熊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