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坑渠蓋不可以是蝴蝶?日本早早將渠蓋當藝術品,全國設計圖案高達12,000種,更有人騎乘自行車走訪各地尋找渠蓋設計,彙集成《日本人孔蓋》一書。

而近年各地又再冒起渠蓋設計潮,把黯然無色的渠蓋破繭改造為城市藝術地標,譬如台中綠川彩繪渠蓋和日本Pokémon城市渠蓋都掀起一波「收集潮」。

台中綠川彩繪渠蓋

最近,台北市也不讓其他城市專美於前,當地水利處推出「臺北蓋水」計劃,邀請4位設計師操刀,改造25座坑渠蓋,在這片圓形鐵塊加入各區人和事的DNA,濃縮成城市故事的標誌。譬如台北最繁華的古城區的大同區渠蓋設計,設計師劉耕名從積水的倒影發想,以鮮豔色彩並陳北門和台北郵局;而中正區的渠蓋設計就以北門、中正紀念堂及象徵學運的野百合花等台灣特有種鳳蝶為元素,帶出中正區的核心元素「自由」。

有趣是這些設計都以仰角(bottom view)作為出發點,感覺相當特別。設計師張漢寧就為此解話:「在視角上,行人若經過這些彩繪的人孔蓋,低頭俯瞰時,卻能瞬間翻轉視角,彷彿抬頭仰望各地風光,有一種與圖騰彼此相互對望的趣味。」

其實簡單改造腳下渠蓋設計,也不輸耗費巨額的「脫俗」城市藝術裝置,公共藝術從來都是這麼簡單。他朝一日可以再遊台北,一定會到台北各城區蹓躂一番,尋覓一下這些另類明信片。

圖片來源:臺北蓋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