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不覺,「蘋果教主」喬布斯(Steve Jobs)已離開我們十年。為紀念這位改變人類生活的發明家、藝術家,日本NHK電視台最近播出一部記錄短片,揭示教主對日文文化和藝術的熱愛,他生前收藏逾40多幅日本浮世繪「新版畫(shin-hanga)」,蘋果產品滲透的簡約美學,皆受新版畫藝術的影響。

超過一年沒有去旅行,不少香港人都大呻很想「返鄉下」,飛日本賞櫻、吃刺身及浸溫泉。沒想到,喬布斯也對日本情有獨鍾,不過最吸引他的並非當地美食或風景,而是浮世繪「新版畫」。

在1984年,教主於蘋果發佈會上,展示出歷史上首台「主機螢幕合一」的家用電腦,破格的設計徹底改變了世界。當時人們留意到熒幕顯示出一幅日本女子的畫像,原來它是出自一幅名為《梳髮女》的新版畫藝術品。究竟新版畫有何特別之處,連教主也為之瘋狂?原來那是他其中一幅日本版畫收藏。

1984年,教主於發佈會上展示首部「Apple Macintosh」,熒幕顯示出一幅日本女子的畫像,原來是橋口五葉的《梳髮女》。
《梳髮女》(1920) 橋口五葉

川瀨巴水版畫陪走最後一程

電視台訪問了喬布斯搜購新版畫藏品的書店老闆、他常入住的京都民宿負責人、甚至追訪到美國找到蘋果創社元老Bill Fernandez,試圖了解教主醉心新版畫的原因。教主除送禮會以新版畫,他的女兒Liza Jobs 還透露,父親患病期間卧床家中,病榻中陪伴他走最後一程,是幾幅川瀨巴水的版畫,畫的是黃昏和日落時的寺廟。

1915年,相傳日本版畫大師渡邊莊三郎,開始厭倦複製陳舊浮世繪木版畫的工序。他決心要創造出一種新的藝術風格,於是嘗試在傳統版畫的創作基礎上,加入西方的近代素描及繪畫風格元素,並邀請多位著名畫師與他合作,「新版畫運動」就此興起。

不少新版畫藝術家都曾接受外國繪畫訓練,他們能夠將東西方的美學意識融合,賦予作品更豐富的視覺效果,一方面運用線性透視、空氣透視及調子對比等西方技法,另一方面又保留日本傳統版畫平塗、多彩的特點,這都是傳統浮世繪中難以看見的。

新版畫運動 塑造現代浮世繪風格

在新版畫運動中,美人與風景都是常見的作畫題材,就如喬布斯於1983年在日本購入的首幅新版畫《朝寢髮》,正是描繪一位剛剛醒來的女子。此畫出自鳥居言人之手,目前存世的只有少數幾幅,非常稀有,因此價格非常高,教主當年花了7000美元才成功將它帶回家。

《朝寢髮》(1930) 鳥居言人

除了渡邊莊三郎之外,吉田博、伊東深水及川瀨巴水都是新版畫運動的標誌性人物,其中川瀨更是喬布斯的最愛之一。繼《朝寢髮》後,喬布斯於20年間先後購買了43幅新版畫,當中川瀬的作品佔了他的藏品一半有多。川瀬巴水擅長風景畫,其畫風精緻典雅,有「旅行詩人」之稱,教主尤其喜歡他於1951年繪下的《赤目千手瀑》。

《赤目千手瀑》(1951)川瀬巴水

川瀬於畫中仔細勾畫出瀑布與它的倒影,卻沒有描繪出旁邊樹葉的水影,他故事摒棄了不必要的元素,使作品看起來更乾淨。「我喜歡這種簡約、乾淨的美學。」教主表示自己崇尚這種藝術風格,以致他開發的蘋果產品都以樸素典雅見稱。

受新版畫啟發 教主獨愛簡約細緻美學

作為一個完美主義者,喬布斯從內而外,由產品的電路板設計、靈件擺位開始,到外觀、使用界面及包裝等等,都堅持要做到最完美才「點頭收貨」,所有環節緊緊相扣,無一鬆懈。這份認真、一心追求極致的精神,與新版畫的製作過程不謀而合。

新版畫的製作過程繁複精細,雕刻師要先根據手稿刻出輪廓,再為每一種顏色分別製作木板。印刷過程同樣嚴謹,印刷手稿後,要逐層印製畫稿上所有的顏色,通常要印製30層,有時更超過50層,需要工匠極大的耐心,只要其中一步稍有疏漏,就會前功盡棄。喬布斯曾說過:「產品要表裡一致地好,就如好的木匠不管客人看不看得見,都不會選用廉價夾板矇混過關。」

儘管新版畫運動為浮世繪開拓了新面向發展,但在當時的日本卻沒有太大市場,反而在歐美大受歡迎,連印象派大師梵高都受到浮世繪的衝擊。梵高一生從未去過日本,卻著迷於日本藝術,更買下600多幅浮世繪。他亦曾臨摹過不少浮世繪畫作,例如他於約1887年創作的《雨中橋》,正是仿歌川廣重《大橋安宅驟雨》的臨摹之作。

(左)梵高《雨中橋》(仿廣重)約1887年創作
(右)歌川廣重《大橋安宅驟雨》約1857年創作
(左)歌川廣重《龜戶梅屋鋪》1857年創作
(右)梵高《開花的梅樹》1887年創作

商業世界殘酷且冷漠,對喬布斯來說,鑽進一幅幅的新版畫作品裏,平靜而放鬆地欣賞藝術,能夠讓他暫時逃離現實、獲得內心平靜。你也像教主般,有獨待的收藏愛好嗎?

NHK日本國際傳媒特別節目 – 「史帝夫·賈伯斯鮮為人知的狂熱愛好」:https://bit.ly/3bKY2zR

圖片來自網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