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已厭倦聽到『戲院已死』這種廢話!(I‘m tired of all this cinema is dead shit.)」— 王家衛
念念不忘,62歲的導演王家衛仍然在慢工拍電影。名震海外如他,被問到電影前景時,仍無法不感懾到市場的冷冽。「人們無疑是喜歡看電影的,使他們猶豫入戲院只因當下的疫情和戲票的價格。對於真正關心電影業未來的大家,我建議他們在戲院重開時買張票支持本地戲院,因為許多戲院在疫下幾乎無一倖存。或者,至少保持正面的態度。」王導接受外國媒體 《IndieWire》 訪問時,鮮有肉緊發言。
修復心血 電影節率先放映
正在內地拍攝電影劇《繁花》的王家衛,同時完成 4K 修復七部由他執導的經典電影,包括《#旺角卡門》、《#阿飛正傳》、《#重慶森林》、《#墮落天使》、《#春光乍泄》、《#花樣年華》 及 《#2046》,部分更在即將舉行的 #香港國際電影節 率先放映,一票難求。而修復作品將一併收錄在 「#王家衛的世界」(World of Wong Kar Wai) 的 Criterion Collection 珍藏套裝中,並開始接受預訂。
修復電影,王家衛說是為了求真 — 忠於自己原本拍攝理念的真。他說:「修復,要麼不做,要做就必須徹底。我不想把電影修復成觀眾記得的樣子,而是我原來想像它們的樣子。」修復影片截圖上年底開始於網上流傳,一如所料惹起爭議。

例如,《重慶森林》和《花樣年華》改以原本的拍攝比例(1:66:1)呈現,引來看慣 DVD 版 (1:85:1 螢幕比例)的觀眾不滿;《墮落天使》經過重新調色,令原本暗黑的定調更為深沈;《春光乍泄》的修復途中,不少菲林因一場火警而永久損毀,王家衛唯有刪減梁朝偉的部分獨白。對黎耀輝念念不忘的觀眾,大概不能接受。
對此,王家衛不以為然:「一部電影的修復底線,大概就是不損害它的本質吧。然而尺度這回事跟美一樣,都是相對的。」修復的事,他說了算。
「我們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兩次,因為河和人都已經不同了。(No man ever steps in the same river twice, for it’s not the same river and he’s not the same man)我邀請觀眾和我重新來過,從頭經歷一趟新旅程,因為電影和觀眾,都已經不同了。 」回覆電郵訪問,他也詩意得像在寫電影對白。
慢工細貨 繁花似錦
至於為何忽然想要為作品進行 4K 修復,王家衛則憶述:「幾年前我在某處觀看自己的電影,當時我看著螢幕說:『為什麼看起來這麼混亂?』然後對方答道:『因為現在都使用 4K 投影了,你必須要將作品升級,否則看起來就是會這樣。』」於是,王家衛及其團隊便決定著手進行電影 4K 修復。
出名慢工出細貨的王家衛自 1988 年帶來首部執導電影《旺角卡門》後,至今已超過 30 年時間,只有 10 部執導電影面世:包括《阿飛正傳》、《重慶森林》、《東邪西毒》、《墮落天使》、《春光乍洩》、《花樣年華》、《2046》、《我的藍莓夜》、《一代宗師》。而近年這位知名導演除了著手電影修復外,亦致力於籌備多年的電影《繁花》以及美劇《Tong Wars》。
也許,王家衛的舊電影,和金城武的罐頭菠蘿一樣,都已經過期了。我們在回憶中尋找,找到的,都只是過期的記憶吧。
撰文:馬如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