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電量不足時,開啟省電模式有助減少電量消耗,換來的是低效率的運作,進入緩慢停滯的狀態,在繁忙的日常中苟且殘喘。人,亦不外如是。

德薩畫廊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20樓)
星期四(左) 暫時(右) 鍾慰
大型多媒體裝置 忘不了 (右)

疫情使社交距離疏遠,人與人的交流變少,加上社會上充斥對疫情不確定性的焦慮感,對當前社會停滯的狀態而感到疲憊。北京當代藝術家鍾慰自覺活在疫情的陰霾下,生活難免會感枯燥,身體缺乏能量和朝氣。她把自身比喻為電量不足時、啟動省電模式的手機,表達需要經常為身體充電。其在德薩畫廊舉辦的第二次個展正是玩味地命名為《省電模式[■□□□]· phone died》。

展覽展出8件畫作以及1件大型多媒體裝置。畫作以布面壓克力和收藏級噴墨打印作為創作媒介,以拼貼手法構成多層次的數碼構圖。大型多媒體裝置《忘不了》設於畫廊空間正中心位置,設計貫穿整個場地。

出身於互聯網世代的鍾慰,從互聯網生動的網絡語言中獲取靈感。作品上有機形態的圖案,反映當代瞬息萬變的網絡文化;凌亂且碎片化的圖案同時寓意互聯網永無止息的資訊,如碎片般為互聯網用戶所吸收。

21世紀互聯網脈搏

互聯網可謂近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無視地域限制,將全球網民連結起來。鍾慰創作的大型多媒體裝置《忘不了》巧妙地回應了互聯網的特色,代表當今科技時代中促進信息交換的機械系統。裝置的核心部分,一個仿似心臟的雕塑,被透明膠簾所覆蓋。不同的電線、管道和電纜從雕塑下方向外延伸,營造血管的效果。由部分外露的地版可見,雕塑與埋藏於地版下的電線管道同步而規律地發出光芒,讓人聯想到藏於皮膚表面的靜脈循環和動脈。

在社交距離疏遠的情況下,現今人們在互聯網上的活躍表現,除了維持社交關係外,亦寄託人們對疫情過後,能夠脫下口罩,再次面對面溝通的期盼。

省電模式[■□□□]· phone died
日期:即日起至7月3日
時間:11am -7pm
地點:德薩畫廊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20樓)
費用:全免

撰文、攝影:廖偉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