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爆發後兩年間,劇場迎來閉館潮,表演藝術進入低潮期,無論對幕前幕後都面臨重大挑戰。然而正面來講,適當的留白可給予空間發展,思考如何與各方建立更緊密的連結。未來這大半年或者是個機會,讓大家探索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自由空間和維港旁的戶外空間,重拾熱情,欣賞表演藝術。
西九文化區公布2021至2022年表演藝術季,節目一籮籮,包括數個範疇的表演節目:舞蹈、戲曲、戲劇、音樂等,為大眾呈獻連串精彩多元化的節目和文化活動。有部分更是香港、亞洲甚至是世界首演, 6月1日至21日購買指定節目門票,更有八折早鳥優惠,實在不容錯過。
暑假首先在自由空間和藝術公園舉行「暑假聚:港產世界冠軍」,邀請一眾土生土長的劍玉、搖搖、跳繩、啦啦隊等世界冠軍獻技。同期更有由舞界傳奇人物威廉·科西 (William Forsythe)創作,結合舞蹈的大型互動藝術裝置勞力士呈獻:《無處又遍處(二) 》。在自由空間大盒中掛滿數百個垂下懸浮的擺錘,按預設程式擺動,幅度節奏不定。觀眾可隨意穿梭擺錘迷宮,唯獨不能碰到擺錘。在過程中,觀眾為了躲避擺錘而邁出的腳步逐漸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舞蹈,成為作品一部分。

九月有全新劇場作品《寶玉,你好》。常有聽說經典作品都可以讀一輩子,而每一次都會帶來新觀點。非常林奕華於創團30周年第三度改編紅樓夢,並夥拍伍宇烈和來自台灣的王宏元,以現代美學及永恆的身份命題再思文學經典,重塑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十月亦有被視為中國當代舞壇最大膽,身兼編舞、舞者、多媒體及影像藝術家的古佳妮及十口無團的作品《遷徙》,以死物在舞台編織出一個世界縮影,展現人類不同階段流動的生存狀態;古佳妮的作品素來以爆炸、細緻及精確的肢體語言,結合極簡的舞台設計和創新的燈光和聲效聞名,這次公演相信能挑戰觀眾對舞台演出的認知。

入秋迎來德國社會劇場RP紀錄劇團創作的「100%城市」系列香港版《100%香港》。此系列巡迴過柏林、倫敦、墨爾本、高雄等地,自由空間為香港版找來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合作,邀請100位反映香港人口特徵的「市民演員」,作為750萬香港人的縮影,在舞台上即興回應一連串關於都市日常的問題,讓觀眾反思香港的核心價值與未來。年度重頭節目「自由爵士音樂節」亦會在十月底再度舉行,今年邀請年僅17歲的格林美獎提名鋼琴手Joey Alexander和阿根廷探戈音樂巨匠皮亞佐拉孫兒領軍的Escalandrum樂隊等來港演出,完整強勁陣容容後公布,令人拭目以待。
德國社會劇場RP紀錄劇團創作的「100%城市」系列香港版《100%香港》。圖片由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年度重頭節目「自由爵士音樂節」將再度舉行。
以探索戲曲的可塑性為目標,戲曲中心亦在「小劇場戲曲節」帶來具實驗性的小劇場戲曲作品。如由戲曲中心主導的本地製作、得獎小劇場粵劇《霸王別姬》(新編)和《文廣探谷》載譽重演,另有來自各地的劇團包括上海崑劇團實驗崑劇《椅子》、上海越劇院實驗越劇《再生.緣》和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小劇場高甲戲《阿搭嫂》。這些來自各地域、跨劇種的小劇場戲曲作品全為香港首演,風格迥異卻繼承各自戲曲藝術傳統,同時注入新嘗試、新想法和當代美學及思考,體現戲曲的活力。

十一月有新編《繡襦夢》—— 一齣跨文化、結合崑曲及日本邦樂的新編崑劇。台灣國光劇團與日本跨界聯合實驗前所未有的表演形式,以能劇《松風》與崑曲《繡襦記》為原型,融入舞踊、三味線、當代音樂與偶戲,重新演繹新東方色彩的鄭元和與李亞仙的中國民間故事。此劇以跨文化又不忘本的方向,讓傳統戲曲領悟出在當代劇場的新可能。新年除夕夜及元旦更有戲曲中心委約作品,由「吾識大戲」劇團的梁煒康和黎耀威聯合創作並領銜主演的新編粵劇喜劇《戲皇》,陪觀眾一同迎接新一年。


八折早鳥購票優惠
日期: 2021年6月1日早上10時至6月21日
更多詳情:https://bit.ly/34lA1up
(圖片由西九文化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