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展2021」於今日(14/7)正式開鑼。展覽連同「香港運動消閒博覽」及「零食世界」三展齊辦,計有逾760間展商參與。
本屆是「港區國安法」生效以來的首個書展。貿發局副總裁周啟良昨天在記者會指,書展向來秉持自由開放的精神;今屆書展亦如過往一樣,作為貿易機構,貿發局不會對書商展出的書籍進行審查。他相信書商會自律,並強調不應違法。
今日所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讀本》、《文獻中的百年黨史》等書在數間大型書店當眼處均有展出。參展書商聚焦政治議題和時政評論的書籍則較往年大幅減少,有關香港抗爭記錄的書籍,全場僅得山道文化和有種文化展出。
今年參展書商展售的書本類型,整體與往年無異。然而社會近年歷經各種衝擊,對精神和內觀的探索和追求,似乎反映在展售的書籍上,討論哲學和社會學、探討精神健康類型的書籍常置於展攤當眼處,例如法國哲學家卡繆多年來的長勝軍《鼠疫》和《異鄉人》、英國作家阿道斯.赫胥黎作品《美麗新世界》、網絡上維持高人氣的作家崖柏專頁「點解學校無教過情緒科」同名新書,和近來在坊間引起迴響的捷克作家哈維爾作品《無權勢者的力量》亦在多間書商的展攤內上架。
同場亦見新世代創作者對探索本地傳統文化,和探討香港歷史的喜好。如組織「冚唪唥粵文」推出具在地幽默感的廣東話教學書籍、青協領袖學院在紙上漫遊北區的新書《浪行漫遊:北區感官旅程札記》和網絡專頁「香港遺美」造訪社區老店的攝影散文集,三本書籍的裝幀風格均同樣十分精美。這些年本地移民潮興起,不少書商亦趁機擺設一系列移民投資相關書目。
人流稍遜
疫市下,貿發局早前公佈安排35000個免費入場名額,亦強調將在場內加強防疫措施。然而首日早上未見擁擠人潮,午飯後雖有增長,仍不見往年肩摩轂擊的畫面。貿發局在截稿前仍未公佈首日入場人數。
本地出版社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感嘆,今年書展雖已睽違一年,仍是歷年來人最少的一次,甚至比2019年社運期間還要少好幾倍。
以往一直出售時政評論書籍的本地出版社次文化堂,這傳統可說是已絕跡。次文化堂今年在書展只推出6本新書,包括已故文化人吳昊的《掌故文集》四部曲、張飛帆《一水南天》劇本集及早前曾涉違國安法而被捕的大律師劉偉聰、有關四大名著翻譯的新作《北狩人間:華夷莫辨》。在人流短缺的情況下,他表示最賣得的是時政評論員劉銳兆(夫子)3月推出的新書《萬獸寓言》和2015年作品《慾奴·牢獄》。
談到去年書展取消後的賠償問題,本作為書展關注組發言人的彭志銘表示最後不了了之。去年書展二度延期後,關注組就因為不同書商無法就是否繼續參與書展達成去留共識而已解散,就他所知,確實有書商選擇不繼續參與書展。他指書商間仍有互相交流,惟不再有共同代表回應外界提問。
沉重裏見一道輕盈
在政治議題成為觀眾焦點的同時,書展亦難得出現較為輕鬆的畫面。例如在書展中屬少數的齊亮畫廊,就在攤位裏舉行了小型聯展,展出包括黃約翰及韓雁婷在內共6位當代水墨藝術家、以愛和香港為主題的作品。亮點之一為本地攝影師潘烱榮(水禾田)的畫作,見畫內人熟口熟面,原來就是他在1990年代曾為天地圖書出版的亦舒系列小說所畫的「封面女郎」。水禾田以其形象為藍本重新創作了一個系列,展出的這批畫作就是水禾田在2017年期間的創作。據知其在2017年後暫未有新作,然而畫廊負責人表示亦舒迷看到這批作品仍勾起滿滿回憶。
同場藝術家陳紫君則展出以12生肖為主題的作品。她表示很多人或許曾聽說過12生肖的傳說,卻可能因眾說紛紜而未必有興趣了解更多;自言中英文版文獻都一一參考過的她,希望透過自己以有趣和貼地的手法,吸引觀眾更精準地掌握12生肖排序:「相傳貓是被老鼠『跣』而錯過生肖大會的。我便安排感覺friendly的牛仔陪伴牠們赴會,不過貓後來跑到河裏捉魚,老鼠在牛頭上嘆martini;差不多到終點,老鼠一躍而下便成為第一 。」陳紫君筆下的貓還浸在河裏,卻又意外地巧遇美人魚而進化成虎貓,過程奇幻而童趣:「這些都是取材自我的日常生活,像設定為從荷蘭來、擁藍眼睛的老鼠因為患病而只得一隻耳朵,是基於我養的龍貓而有這樣的決定;去找美人魚的貓,形象也是來自我的寵物貓。」作品涉獵大愛、環保等課題。她表示細節來自生活,卻不安於只分享個人故事而欲與世界接觸,成為在縈繞展場的沉重氛圍裏一道輕盈的氣氛。
撰文:熊天賜
攝影:熊天賜、王曉嵐、廖偉洛
相關文章及資訊:
貿發局:原定12月舉行香港書展延至明年7月【#玩殘書商】:https://wp.me/p9oTr7-61A
細則未明礙參展 書展關注組發言人彭志銘:「書商嘅角色好被動。」【書展延期】:https://wp.me/p9oTr7-5rT
香港書展將延至12月16日舉行 疫下參展商態度審慎【文化者‧收風】:https://wp.me/p9oTr7-5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