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志達說,將卡夫卡(Franz Kafka)的小說畫出來,是他的最大心願之一。「灰色像是我與卡夫卡的共同形象。」

這位存在主義與現代主義文學鼻祖,代表作《變形記》、《審判》和《城堡》等以現實生活中人的異化與隔閡、人性的兇殘無情、世事的荒謬與現代人的困境、奇異迷宮一樣的生活作為原型。本身,利志達也擅以短篇畫作說故事,他的筆觸也一直離奇得很Kafkaesque(卡夫卡式)。

夢想終於成真,利志達把大概10多年前畫下的畫稿整合,把舊畫稿翻出來,完成那餘下的一半,再加新篇章,出版了最新漫畫作品《卡夫卡》,尺寸袖珍,並以一頁一畫形式,含卡夫卡十篇短篇故事,「選了他的一些短篇、極短篇去畫,簡短而意深。」利志達說。



有一種「灰」叫利志達
出書之外,他的《卡夫卡》畫作原稿也由今日開始在灣仔藝術中心展出。在如此荒誕的世代,看卡夫卡的文字配利志達的畫,就像在經歷一趟迷離的旅行。講啄穿人腳掌秃鷹的〈Vulture〉、覬覦吃掉新娘子的狼〈wolves〉、要人民跪下的軍隊〈power〉、陌生人說陌生人的〈Passers〉等,每幅作品比例是16:9,格仔雖小卻有大銀幕的電影感。





利志達解釋,為營造卡夫卡筆下神秘的世界,他利用幼細的針筆繪出不同程度的「灰」,在全書畫面的深淺處理上,以單一媒介推卞仕出層次萬分、主次分明的故事場景。


他最喜歡的故事是〈Vulture〉。在卡夫卡的原著中,主角自覺無力對抗,任由禿鷹攻擊他的腳,到血流而亡。利志達欣賞卡夫卡書寫出人的軟弱、無力與世道的荒誕感。



卡夫卡曾說:「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帶着紙筆和一盞燈待在一個寬敞的、閉門杜戶的地窖最裡面的一間房……那樣我將寫出作品啊!我將會從這樣的深處把它挖掘出來啊!」
紙與筆,是他創意的開端,利志達亦如此。


撰文、攝影:馬如風
《卡夫卡》漫畫原稿展覽
展期:2021 年 8 月 4 至 30 日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地下至三樓賽馬會展廊
開放時間:09:00 –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