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緩穿過大角咀一棟唐樓的暗巷,始找到「展覽場地」。那是一所位於地面後舖的小型滑板用品專門店「PSYROOT(痴根)Store」。其同名組織連結着一群本地滑板愛好者(板仔),不時舉辦活動交流「板經」,這次展覽是其中一項得意之作:「有啲skater本身係做紋身或者自己畫吓嘢,今次活動主要係想俾佢哋玩吓、試吓發揮喺個滑板『轆』上面。」門後迎接的是與店面一樣chill、(因沒剃鬚而)不願上鏡的主腦們Bun和Henry。

奇就奇在無論看多少次,其形狀、大小、設計始終不讓人覺得眼前的是個滑板轆—— 因為眼前作品通通是陶瓷,而均出自廿多位板仔/藝術家手中。二人直言眼中的板仔從來靈活性極大,一直遊走滑板和藝術之間:「總之都係好living嘅嘢。所以今次好想令人見到skater嘅另外一面—— 唔係只得踩滑板,其實佢都可以做到好多藝術方面嘅嘢。」

淘氣玩陶器,看板仔們如何在陶轆上下打 Tricks。

轆不似轆

Bun和Henry回想活動諗頭始於年初。以滑板轆為創作概念,全因透過PSYROOT所連結的均為喜歡踩板的板友:「想同滑板有連結。我哋想做到一種感覺,係一班本地skater去做啲嘢出嚟俾人睇。」PSYROOT經營的也是滑板用品店,取材自與滑板相關的元素不難理解;然而選擇以陶瓷為創作媒材,就多得板友兼陶藝家「史葛拉陶」(Scott Chan)提議,雙方一拍即合:「史葛拉陶原本係做花盆、器皿、一啲基本嘅陶器。咁佢想搞啲嘢,大家又想搞啲嘢,咪一齊玩吓囉,當係滑板界嘅課外活動咁。」四月至五月期間,史葛拉陶陸續製作好一堆仿滑板轆外形的陶器;他在藝術家埋手創作前先進行解說,讓舉手參與的廿多位創作人放心在「轆」上盡情發揮。全部陶轆均由史葛拉陶一手包辦,大小、硬度、形狀均由他控制。

「放大尺寸旨在想方便大家畫,就算照原本滑板轆嘅尺寸畫出嚟,感覺又冇咁容易睇到。」Bun笑言也許展出的陶器在某些觀眾眼中,比較像煙灰缸多於滑板轆;然而「轆不似轆」背後,有其原因和限制:「我都覺得細嗰啲係再似一個轆嘅,但係確實有難度;要拉成呢個形狀、入面要偷空而成個陶器又唔可以太薄,其實好唔容易。」滑板轆本身有不同樣式和特性,如傳統的轆面較圓潤;有些板友則會選擇方形的轆面,用以進行不同花式、或配合不同場地搭配使用。細心觀察比較,會發現不同作品轆面形狀的確有別,這或許是身兼板友身分的史葛拉陶所擁的創作優勢。

製陶轆非兒嬉

作為參與創作的其中一份子,Bun在展內貢獻了「兩個半」陶轆創作,以藍白色混搭如青花瓷般的質感,建立強烈的個人風格。先有靈感來自經典滑板品牌「Zipzinger」的作品《ZIPPSINGERR》,除了品牌名稱內藏「P」和「R」為「PSYROOT」食字,其標誌性的格紋突顯了不同層次的藍彩:「個轆燒完第一次之後我先畫嘅,畫完之後要再燒多次;我發現原來呢兩個步驟嘅先後次序,會令顏色深淺有好大分別。」事前沒有製陶經驗的Bun曾嘗試「先畫後燒」,結果發現塗畫過的部分顏色竟「失咗蹤」;卻也同時讓他對製陶學問「長知識」。他緊接拿出一排來自另一經典滑板品牌「Spitfire」的真·滑板轆,介紹繼續大玩自家品牌食字的作品《SPPITFIRRE》:「同樣用滑板品牌做二次創作,唔想太偏離我哋嘅核心主題。」考慮到參考的品牌名字帶火元素,Bun靈機一觸為作品增設蠟燭部分,加強功能性。

至於剩下的「半個」則由他出謀獻策,交予插畫師女友負責執行繪畫的部分。他笑指擁兩次前作經驗,就能指導女友突顯陶器美感的畫法:「因為《FORTUNE WHEEL》呢個係主題作品,所以唔炒得㗎!今次概念就真係來自我哋『PSYROOT』,想做到真係psychedelic(迷幻)嘅感覺,所以設計上有啲散修修、唔完整嘅字。」得到已燒好的模型便先以鉛筆起稿,添補藍色後交由史葛拉陶進行第二次燒製,其後塗上光油就大功告成。Bun笑指雖然一天內能完成一份作品,然而事前構思功夫耗費極多時間:「例如圖案上嘅滑板要點樣擺、貓上面嗰幾對眼又要點樣呈現;要犧牲啲乜嘢、保留乜嘢,係要諗清楚。」

《FORTUNE WHEEL》by Dodo

自由創作 彰顯街板精神

「其實本身佢哋已經被困左喺呢一個模型上面,可能已經有好多局限。」Henry直言沒有提供任何指引規範創作者們,每件作品都是讓他們自由地直抒胸臆的載具:「有啲創作者嘅表達唔係只靠作品,所以作品隔離會有文字補充,提供多一個渠道俾佢哋表達思考。」二人特別提及十分欣賞的,有來自創作人GRIV一份純白色的蠟燭裝置作品;結合分別代表自由與規範的腳跟和鳥籠,從作為板友被限制使用城市空間的權利、延伸至集體無力感,讓人印象深刻:「佢曾經講過唔想畫個轆,但又想stand out成件事,而進行陶轆本體額外嘅設計,的確比較少人會咁做。」

《untitled》by GRIV

二人表示除了陶轆設計,參展的創作人如Friday更會回收本地滑板木,為作品設計座台,嘗試圍繞「滑板」為主題盡量延展其可能性:「可能創作人本身係一個純粹嘅板友,個腦入邊會有好多橋,因為佢平時都要諗好多tricks去玩,令佢哋袋住咗好多想法同創意。」

參展創作人的創作習慣,更讓二人發現「純skater」和「純artist」的分野,十分有趣。例如藝術家甫看到陶轆就能輕易產生如爉燭台、香座甚至黑洞等天馬行空的想象;但對板仔來說,「就係會直接從一個『轆』嘅角度去諗。所以同滑板本身唔係有太多接觸嘅創作者,方向就會好唔同。」Henry笑言根據日常觀察所見,板仔一般會不經意地先著重功能性:「會好自覺咁避開咗個轆直接同地面磨擦嗰部分、唔會畫嗰度,因為我哋用開一般嘅滑板轆,好少會設計喺呢個極容易畫花嘅位。」

從深潛到浮上水面?

是次展覽雖只囊括廿多位創作者的作品,其創意概念和展現方式的多元性卻已叫人感驚喜。問二人會否再招攬更多創作者搞大佢,Henry笑回:「會㗎!下次目標係要一百粒!」這次廿多份作品就幾乎用盡小店展示空間,下個目標,自然是更大的場地。如此雄心壯志,因為店內曾透過「PSYROOT」平台宣傳,舉辦過如世界滑板日之類面向公眾的活動;由他們一手一腳準備物資,一起「衝斜路」、「飛吓台」,籌備過程裏讓他們看見希望:「唔知其他人會唔會搞啦,但如果我哋都唔搞呢啲活動,玩滑板嘅人就唔知做咩好,最後就係去板場到Hea吓就算。」他們笑言籌備活動,起碼有機會「搲吓啲sponsor,準備禮物搞吓比賽」,刺激圈子:「歸根究底,就係想記錄一啲開心嘅時刻。可能10年後睇返,原來當初唔係淨係話『死踩爛踩』、或者又係DJ party之類;想多元化啲、或者有啲藝術元素嘅活動,好似今次咁。」

然而由小型機構主辦、尤其涉及街頭文化的活動有多受大眾、城市空間和制度歡迎,大概Bun和Henry都心中有數。更別談彷彿永續輪迴的疫情和群聚殺手「599G」:「而家搞活動係唔容易嘅,要低調但係又想多啲人嚟…… 好難平衡。」Bun頓了一下,思考兩秒續道:「但,都係咁樣搞㗎喇。即係你去開啲underground嘅地方,其實就係咁樣玩,有時就係要咁樣探吓探吓,先好玩嘅。」

「我喺外面大街大巷俾你搵到,就唔正啦。呢個就係探索嘅步驟囉,我哋就係希望有啲需要經歷過先得到嘅嘢發生。」在狹縫中奮力掙扎,是Bun和Henry眼中的「板仔精神」。

陶轆展2021
時間:即日至8月8日
地點:PSYROOT(香港九龍大角咀博文街20A地下後舖)

撰文、攝影:熊天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