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能登半島邊端的珠洲市,荒涼的車站上坐着三隻低頭的巨型猴子裝置,為已停用的能登鐵路添上一抹生氣,細看之下,猴子的坐姿竟與上月中秋香港鐘樓旁的兔子極為相似。原來兩者都出自香港藝術家郭達麟(Dylan)之手,藉由「低頭族」的裝置藝術探討溝通裏的等待與符號的多元意涵。
到天涯海角觀賞先端藝術
以「最涯之藝術祭、藝術之最先端」為口號的「奧能登國際藝術祭」,現於日本能登半島的珠洲市舉行。「奧能登」謂指日本能登半島深奧之處,在這三面環海的地方,昔日曾繁華一時,建有長達一百公里的鐵路。後來因都市化與人口遷移,鐵路隨之停運,被廢棄的鐵軌幽寂地遺留海角,等待一班不復返的列車。
為配合藝術祭,藝術推廣辦事處與日本的藝術祭執行委員會合辦「海角車站駐駅及展覽計劃」,在能登鐵路多個已停用的車站中,選定舊鵜飼駅作為香港藝術家創作的據點,以作品徵集的模式,選出香港藝術家參展。
Dylan的參展提案獲選於2020年展出,卻因疫情延至今年。Dylan原計劃親赴當地擔任郵差或明信片推銷員,協助旅客寄出由他設計的明信片,後亦因疫情未能成行。於是他將載有明信片的行李箱,連同充氣猴子裝置寄往日本,同時開設IG帳戶 @stationbythesea,每天發佈一張自製的漢字明信片,用另一形式與當地人溝通。一則則帖子拼湊起來,原來就是日本人學習漢字時用的和歌。

分坐兩地的「低頭族」 以日常現象連結彼此
談起「另一家鄉」日本,香港人首先想到的或許是東京的繁華、沖繩的海灣或京都的傳統風情,但最使Dylan印象深刻的卻另有他處:「日本有兩個地方對我而言衝擊很大,一是大阪新金宮站,另一個就是珠洲。」前者群聚無家可歸之人,一如後者的頹廢和偏僻,「這些地方有別於一般人對日本的認知,反而令日本更顯真實。」
展覽的其中一個出發點,是引發當地人的感受,Dylan亦希望借具象之物探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因而產生了「低頭族猴子」的創作意念。「這個如此普遍的現象,即使你居於鄉郊,應該也能體會。我想在這個清靜的車站中加添一點生氣,讓當地人多一個微笑的原因。」猴子以輕盈的透明物料所製,底部裝盛水以固定,置於車站迎風搖擺時,猴子更添一份動感。
回顧上月香港鐘樓旁,巨兔的概念實際上是從日本的作品派生而出,Dylan解釋:「那就像猴子頭上長出了天線。」兩作皆以透明物料所製,視覺上呈現人們使用手機時散發的氣場。兩個相似的設計分別置於兩地,正好呼應了作品「溝通」的主題。「疫情下,香港人不能去日本,反之亦然,兩地的人都有些東西無法看到,各有限制,因而有了溝通的需要。」

符號的多元與意義轉化
乍看是次作品,香港人或許認為這是猴子在看手機,日本鄉村卻有人認為牠在樹下讀書,甚至有人覺得那是熊而非猴子。一件作品在傳送過程中引申多重解讀的可能,而當中的意義在不同語境下會有所轉化,這亦是Dylan想藉這次展覽探究的主題。
現今都市人為追求一個快速的答案,多以emoji取代文字進行溝通,但前者的解讀空間往往多元。是次作品以《😂》為題,對於這個emoji,有人認為是喜極而泣,也有人認為是哭笑不得。當Dylan將一系列自製的emoji印在明信片上寄往當地,原本講求傳送速度的符號,與郵寄的過程產生了落差,藝術家由此帶出反思:在傳送過程之中,符號或文字原有的感覺會否隨時間推移而變質?例如emoji原為傳達即時的感受,卻被置於傳送速度緩慢的載體上,時間久了,傳送者對於訊息本身,乃至外在事物或空間的感受已然不同,情感也因而進一步發酵。

作品的另一部分,是Dylan會在明信片上書寫和歌,寄往日本當地。和歌中的漢字由中文的狂草轉化而成,對日本人而言不過是另一種圖案。即使香港與日本同受漢語圈影響,但兩地人對於同一個漢字的詮釋仍有所不同。猴子裝置的意義亦如是,Dylan並不意在借作品進行批判,而是點出當下的現象。過去他曾在火車上看到一家人各自玩手機,後來聽到三人對話,才發現他們在玩同一款遊戲。在網絡發達的年代,人們的連繫與溝通換了另一形式,有時遊戲玩家即使互不相識,連結卻可以很深,「是進化還是退化,我並不肯定,但這是當下的現象。」
由疫情與明信片引申的隔絕和等待
疫情讓藝術家無法親赴日本看自己的作品面世,唯有用明信片的方式與當地連結。Dylan用日本發明的個人資料保護章,即場揮寫明信片上的和歌漢字,一勾一撇均認真對待,寫了好幾張仍未感滿意。他每天用印章書寫漢字前,都會先行練習幾遍,而成功寄至日本的明信片,則會逐一掛在車站。該處現在空出了幾個位置,留給那些寄失、延誤或尚未送出的明信片。


明信片的其中一個特質,就是等待接收的過程,而這種感覺在疫情期間尤為深刻:藝術家等待到訪當地、展覽旁的咖啡廳等待重開、港日兩地等待通關後再度合作。仍然期待收到紙本回覆的Dylan坦言:「最初我收到電郵回覆時很興奮,甚少理會明信片。現在卻反了過來,因為疫情增加了這事的難度,但可能正因如此,才有可能收到由某個特別的人寄來的明信片。」
因疫情而產生的隔絕與等待,成為了藝術創作的一環。但談到來年的藝術祭,藝術推廣辦事處館長蘇慧娟(Jessie)仍希望藝術家能親赴當地:「因為兩地各有異同之處,不同文化需要互相交流,這亦令藝術家有所成長。」

《奧能登國際藝術祭-海角車站駐駅及展覽計劃》
@apo.stationbythesea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2021年11月5日
地點:日本石川縣珠洲市舊鵜飼駅
開放時間: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
360°虛擬導覽:https://www.lcsd.gov.hk/CE/Museum/APO/SBS2021/VR/
撰文:鄭思珩
攝影:陳恩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