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沒有看過他示範。上他的課不是教畫畫,而是教授如何追尋自我路線。老師不是想我們跟隨他的風格,而是找到每位學生的特點及專長,再引導我們更好地表達故事、感情和思想。他是我遇到最好的老師。」這是香港著名平面設計師及畫家靳埭強口中的「老師」——呂壽琨先生。

被譽為「香港新水墨運動」的先驅,呂壽琨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影響深遠。父親是書畫家,呂氏少時已具深厚的傳統筆墨根底。1948年呂家移居香港,滿腔熱忱的呂壽琨開始接觸西方藝術,並臨摹西方著名作品,融會貫通在自己的作品中,突破「山水」形體,希望藉此找到屬於自己的時代的精神。

無獨有偶,曾被呂壽琨評論「將來必成大器」的學生靳埭強,經歷及想法與老師相似;同樣生於廣州,同樣來自藝術世家,自少熱愛繪畫,跟隨伯父靳微天學習素描與水彩畫,認為做畫家必須有個人風格。一次參觀畫展時認識當時於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任教藝術設計課程的王無邪,因而喜歡上設計,及後成為成功的設計師。沒有放棄成為畫家的靳埭強得知王無邪曾受學於呂壽琨,1967年便隨呂氏學畫。

當時披著一頭長髮、自稱「時尚文藝青年」的靳埭強,坦言不喜歡「古舊」的東西,但受到呂壽琨啟發,希望創作富現代感的水墨作品。他回憶道:「老師鼓勵我臨摹,甚至借了他的家傳珍藏給我回家學習,之後還贈我三個錦囊——向古人學習、向大自然學習,最重要是『師心』,勉勵我多讀書、學習畫史、畫理。」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香港藝術館籌劃的展覽「藝術要有形——呂壽琨的尋禪之道」,展出三十四幀香港藝術館的館藏作品,和十一幀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借出的藏品,讓觀眾認識呂壽琨的藝術創作歷程。為突顯呂壽琨對藝術教育的頁獻,展覽特別增設「水墨從此很有形」展區,展示呂氏學生們自成一家的作品,並在展廳內播放珍貴的課堂錄音,讓觀眾得以領悟其教學思想。

事實上,呂壽琨培育出無數風格別具特色的水墨畫家,其教學風格獨特,摒棄傳統的示範模式,而以生動、富感染力的講學,教授中西畫史、畫道、中國哲學等,以啟迪水墨創新精神。尤其在西方文化當道、衝擊中國文化時,他鼓勵學生臨摹古典大師作品,希望他們從中思考及反省,再運用在創作中,建立自己創新的穩固根基。

香港藝術館館長(現代及香港藝術)俞俏表示:「呂壽琨的創作熱誠及開放性的教學態度感染很多追隨者,學生受他的精神感召,多於受其畫作風格影響。他難得的地方是,在傳授傳統筆墨功架的同時,鼓勵學生向上飛、向前行,樹立個人及貼合時代精神的新創作,而他自己也是身體力行這樣做。時至今天,年青人仍然能從他的畫作中重新發掘呂壽琨,並體會其當代性,這就是他美麗的地方。」

展覽更加入多媒體元素,包括以擴增實境(AR)互動裝置,讓觀眾看到畫作的構圖動線,希望更貼地地介紹這位香港新水墨運動的先驅。俞俏介紹:「是次策展最困難的地方,是如何讓大眾認識呂壽琨尋禪之道,如何讓不懂看畫的人都不會覺得『離地』。與其分年期、分風格展示,我們今次用了『形』來入手,將其創作思路具體地呈現出來。」

撰文:陳詠琪
藝術要有形——呂壽琨的尋禪之道
日期:即日起至2022年4月10日
地點:香港藝術館二樓香港藝術廳(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十號)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
香港藝術館籌劃
支持機構: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費用全免